苏琼忍下心中的怒意,他微微躬身,做出谦逊姿态说道:“诸君之愿,唯天下清明,董卓伏诛,苏某虽不才,愿以上党之兵响应,国贼当前,哪有将苏某拒之门外的道理?”
桥瑁自然知道苏琼说的有道理,也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虽然对苏琼表达了一些不屑之意,但也不好做得太过分。
“苏将军随我一同到酸枣去吧!”桥瑁说完,转身打马离开。
苏琼招呼众人跟随前进,有桥瑁这一个开路老虎在,他也乐的清闲。
两支军队合在一处将近八千人,在当时的诸侯中也算有些声势,所以两人向酸枣前进的过程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各镇诸侯相继到达会盟之地,共襄讨董之事。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苏琼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八镇,骁骑校尉曹操。
注:历史上公孙瓒应该是没有参加讨董联盟的,所以其臣属刘备也没有参加,此处加入公孙瓒,仿三国演义。
诸侯各自有几千到上万人马不等,人数最多的应当是袁绍,领兵两三万人,都因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之名而投奔于他,其弟袁术势力也不孙坚勉强算是一路诸侯,其实也是臣属于袁术的,袁术为袁家嫡子,有的人认为投效他甚至要比投效袁绍更好一些。
这袁家两兄弟可以说占了联盟的两个大头,分据南北,颇有声望。
作为一个军事迷,苏琼是分许过袁氏两兄弟的,他心里对两兄弟有着自己的鲜明判断。
要说这袁家两兄弟,就要先从袁家说起。
一直在说袁家“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个什么概念,全天下都可能是他袁家的门生故吏。
没有袁家的提拔和引路,很多人是出不了头的,即便你是寒门出生,只要袁家看得上你,你就可以平步青云,平步青云以后给谁干活?给朝廷,也是给袁家干活。官再大也基本上大不过袁家的四世三公,一来受袁家提携之恩,二来要依附袁家手中的权柄,自然会和袁家牢牢栓在一起,共同进退。更何况还是在颇重德行的汉朝,受了袁家恩惠,哪有背信弃义的道理。
这种提携关系,后面发展成了两千年来中国文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名曰:“师生之谊”。
孝文化根深蒂固的汉朝,一旦你有了老师,这老师就要和你爹一样亲,不接受反驳。
袁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其实过低了点,本来历史就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他输了,被后人骂也是理所应当。
袁绍庶出,名声能大过嫡出的袁术,是有原因的。
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从一只庶出的野鸡直接套上了凤凰的皮毛,成为四世三公最具有权威的合法继承人。
袁绍大量结交人才,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当时名副其实的“海王”,广撒网,让每一条有营养的鱼都游过他那美妙的池塘。
之后袁绍有和何进等人布局,诛杀了宦官,将洛阳的水搅乱。
袁绍可以说是个典型的阴谋家,直到董卓的出现,才让他在洛阳的翻云覆雨功亏一篑。
接下来就是联盟讨伐董卓,雄踞冀州,吞并幽州,官渡大战等一系列骚操作。
主公开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