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一条罪状,刘树义是深有体会,本来他以为解了雁门之围后,按照杨广的承诺,他可以混一个七品的功名,结果后来是一场空。
因此看到这个檄文后,刘树义夸道:“骂得好,骂得妙,祖先生真是妙笔生花。”
檄文后面就是吹嘘李密聪明神武,齐圣广渊,总七德而在躬,包九功而挺出……还有什么身世显赫之类的文辞,铁纲靖也看不懂,硬着头皮咀嚼其字,什么“海内英雄,咸来响应”,什么“魏公推以赤心,当加好爵,择木而处,令不自疑”……
最后是“黄河带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丽天,知我勤勤之意。布告海内,咸使闻知。”
“总算是看完了。”铁纲靖嘀咕了一声,擦了擦额头的汗,读这篇檄文,比他跟人大战一场还累。
檄文将讨伐杨广比作“牧野之会”,就如周武王率领联军决战商纣王的那一场决定性战役“牧野之战”。
讨伐杨广的檄文一出,各方响应,永安大族周法明举江、黄之地依附李密,齐郡贼帅徐圆朗、任城大侠徐师仁、淮阳太守赵佗皆归附瓦岗。
认真算起来,淮阳太守赵佗还是李密的仇人,当年李密逃难到淮阳,化名刘智远,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收徒讲学,暴露之后遭到了赵佗的追捕。
李密也无怪罪赵佗的意思,就像当初对待郝孝德一样,只要是能壮大瓦岗,无论好的、坏的,还是仇人、朋友,统统都要。
自此,瓦岗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版图之大之广,有史料为证:七国之地,四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域中;胡骑千群,长戟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嵩华自飞;近无不怀,远无不肃;声溢寰宇,威慑华夷。
如果李密能一直维持此时的威望,并不断壮大,天子之位非他莫属。
若不是铁纲靖知道历史结局,他一定不敢相信李渊、李世民能异军突起,说不定此时他也在选择跪舔李密,谋求一官半职的功名。
所以当秦琼、罗士信等几位义兄义弟要为他在李密面前求情,给予立功的机会时,他是断然拒绝的,反而奉劝几位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