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但荆王和燕达将军之死既然已经盖棺定论,陛下不可轻易揣测。倒是洛阳的案子可以派人严查!”
沈括献书是在元祐四年八月,而荆王和燕达之死则是在七月,因此当年之事他也略有所闻,隐约知道其中牵扯甚大,不建议赵煦以此搬倒赵颢。
赵煦点头称是说:“朕希望先生回去之后能就常平仓一案向朕上一道奏章,朕也好以此让皇城司介入,严查此案!”
既然抓不到赵颢杀害四叔的证据,那就先从常平仓失火案开始查,之前让吕大防派人去查,这么久了都还没有消息传来,赵煦十分不放心。
感受到官家话语中的焦急,沈括细细想了一会儿,摇头道:“如此不妥!”
“为何不妥?”
“官家既让臣任崇政殿说书一职,那臣的义务便是为官家说疑解惑,怎好越职上奏?”
赵煦一惊,这才意识到沈括只有继续不参与政事才能重新回到朝廷,自己若让他上书就直接把他推到了旧党的对立面,旧党又怎会同意让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可朕如今身边无人可为……”
他身边除了一个刘安之外无人可用,总不能让刘安上一道奏章吧?
听到赵煦的感叹,沈括一捋胡须笑道:“陛下不要被这大内的宫墙遮蔽了眼睛,政事堂之外陛下未必是孤家寡人,我知一人可为陛下所用。”
赵煦眼睛一亮:“何人?”
“御史大夫李清臣!”
“李清臣……”赵煦想了想,御史之中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此人在先帝时曾供职翰林,任知制诰,专门负责起草各类诏令文书,确实是天子近臣,吕大防也是由他推荐才得以入朝为相。
只是吕大防掌权之后奏请将他升做了御史大夫,平常也没见他发声抨击旧党,以他和吕大防的交情,此人……靠得住吗?
沈括清楚赵煦的犹疑,解释道:“陛下尽可对其放心,先帝在时每有决策,必问李清臣,吕大防因念其提携之恩,这才将他留在朝中,如今陛下有所吩咐,清臣必当遵从。”
有了沈括的担保,赵煦心中的疑虑打消不少。
再者李清臣的御史大夫身份,做这种闻风奏事的活是理所应当,再合适不过。
“那就依先生之言,朕即刻让人往李御史府上传递朕的意思。”
大宋绍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