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几位宰执点完卯,在政事堂喝茶交谈。
端起茶杯,郑雍神情中带着一丝欣慰与释然感慨了一句。
“太皇太后虽去,但陛下这些日子以来勤于朝政,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实属我大宋之幸。”
吕大防淡淡地扫了他一眼,低头呷了一口茶水没有说话。
确实,皇帝对政务的处理能力让他都颇感惊讶,但年轻人冲动的性格却让他倍感担忧。
昨天和皇帝的试探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的帝王的确是想做出一些成绩,可在政治上还十分不成熟,有些想当然了。
一旦让皇帝亲政大权集身,这种政治上的不成熟就会使朝局动荡,令天下百姓受苦受难。
所以皇帝的勤政,不一定就是好事。
老臣苏颂对郑雍的看法大加赞同:“陛下温仁恭谦,许多批复上都透露着对天下苍生的悲怜与关怀,有仁主之象。”
这位老臣今年已经七十三岁,在经历了英宗朝的荒诞与神宗朝的动荡之后,十分怀念仁宗朝时的荣光。
到了他这个岁数最不想的就是折腾。
现在朝廷安稳,百官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中书侍郎刘挚是御史台出身,很擅于从细微处发现端倪。
赵煦这些天的小动作瞒不过他的眼睛,他心里很清楚这位少年皇帝的心可不是那么安分的。
他摇了摇头,对苏颂道:“子容兄不可大意,昔日先帝初时也是这般,可后来怎么样了?”
“莘老,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说了!”
所谓盖棺定论,这些年来他们对神宗的所作所为早就包含在了“神”这个字上。
民无能名曰神。
说先帝有为吧,可是把大家伙折腾地够呛;说先帝无为吧,确实又做出了一点东西,至少让国家摆脱了财政赤字。
苏颂不想对神宗的事情再有所评价。
“陛下自小就在太皇太后的膝下长大,又有微仲(吕大防的字)教导,断不会再行王安石之事!”
陛下真的不会再来一次王安石变法么?
吕大防想起昨日赵煦包含叛逆的眼神,陷入了深深的担忧。
“微仲?微仲!”
“嗯?”
吕大防回过神,看到几位同僚都看着自己。
苏颂问:“你对陛下最近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陛下的表现很好,政务处理地很得心应手,我想过些时候我们这些老骨头都可以放心致仕回家抱孙子咯!”
经他这么一说,众人顿时开怀大笑。
众老欢笑之际,吕大防把赵煦任命自己为高太后山陵使的事说了出来。
范纯仁点头道:“微仲身为百官之首,合该担当此事。”
“陛下的意思是,希望我可以用最小的花费为太皇太后举行盛大的葬礼。”
众人的脸上神色各异,不复刚才的轻松惬意。
“这……”
要举行盛大的葬礼就肯定要花大把大把的钱,皇帝这既要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草吃的操作是什么意思?
“微仲以为,这葬礼的开销多少?”
“起码四十万贯。”
昔日仁宗驾崩,葬礼开销八十万贯;英宗驾崩,由于国库赤字严重但葬礼的开销依然有四十万贯;到了神宗驾崩,国家有钱了,葬礼的开销又增加到了六十万贯。
这还不算葬礼之外对群臣的赏赐。
是的,群臣参加帝后的葬礼,国家还要下发赏赐,称之为先帝遗爱。
官品低的可能就只能得到几贯,像他们这些中枢大员,除了几十贯的赏钱之外还会得到金银器具,动辄上千贯的赏赐。
算上这些,一次国葬下来整个朝廷的花费又何止百万贯?
高滔滔作为太皇太后,加上生前掌权八年间受群臣爱戴,隆重一点怎么也要四十万贯的开销预算,这要是再来点太皇太后的遗爱……
大宋绍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