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有了铁后,大家都会去打造更有实用价值的刀刃、铠甲,乃至农具。
所以“马蹄铁”这玩意对于现在的骑兵来说完全就是鸡肋。
“是啊将军!一匹马就要四个马掌,一千匹马就要四千个马掌!这要耗费多少铁啊!”
“对啊!况且保护马掌的话,拿火烧一下马掌不就行了吗?”
没错
现在保护马掌的方法很狂野,就是拿火烧马掌,使其底部硬化,达到类似“马蹄铁”的目的。
刘义真揉着自己的脑袋,觉得自己被前面的穿越者前辈给坑了。
一千匹战马都打上马掌,那耗费的铁足以造出一堆能供给上万部队的兵刃了,而且还是质量极好的那种!
所以现在用马掌,完全就是败家!
生产力决定一切啊!
刘义真再次感叹道伟人们总结的规律,有些悻悻。
所幸马蹄铁短期内大规模的普及虽然不现实。
但马蹬却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于马蹄铁,马蹬是一件更能让骑兵战力飞跃的存在。
甚至夸张点说,它在西方战争史上的地位和“火药”相差无几。
如果说“火药”成为了欧洲建立近代文明秩序的催化剂,那“马蹬”则是欧洲从奴隶制的泥潭中走出,迈向封建化的极大助力。
而在华夏,它同样作用巨大。
秦汉三国,中原王朝可以吊打一切游牧民族。哪怕是强大的匈奴,也被西汉几代皇帝给揍翻肢解。
而在隋朝之后,“马蹬”被大规模普及,除了唐初战力巅峰时能打过游牧民族,到了之后,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时就永远处于劣势。
唐末、赵宋,哪怕是后来的大明,在面对游牧民族时再也做不到像秦汉、盛唐一样,虽然偶尔能胜出,但却无法持久强势。
这一切便是“马蹬”这个小玩意带来的恶果。
它对于中原王朝、华夏民族来说,就是潘多拉的魔盒。
一方面,它可以使不擅长骑马的华夏民族更快掌握骑术。
另一方面,它也能使游牧民族的战力翻倍。
但刘义真丝毫不慌。
如果连掌握力量的勇气都没有,那如何能掌握力量?
只要华夏一直强势,科技不断进步,技术不断更新,那又怎么会怕一个“马蹬”?
更何况刘义真也不用遮遮掩掩的。
这个时候的“马蹬”在东北地区其实已经出现,过不了多久北魏就会大规模装备在他们的战马上。
如果历史轨迹不变的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在这个时候靠着那装备了马蹬的骑兵统一了北方,同时消灭了北方草原上的庞然大物柔然。
接着西迁的柔然便把马蹬技术带到了西方
这剧情为何这般的熟悉?
反正在刘义真的示意下,马蹬的普及已经成了必然。
注1
1965年,辽宁北票西官营子村发现了燕冯素弗夫妇之墓,其中一件文物就是一副鎏金马镫。马镫的形状是圆三角形,长23厘米,宽168厘米。马镫外部是铜片,表面为鎏金,用小钉与中间的木质镫芯牢牢地钉住内部木料是桑木,工艺精美另有革带,方便悬垂于马鞍之下另外还有涂着黑漆的钉铁片。
冯素弗是汉族人,系北燕开国皇帝冯跋的弟弟,北燕昭成帝冯弘的哥哥。冯素弗死于415年,大体可以知道出土马镫的“年龄”。从马镫用材和构造看,已经相当成熟。
注2
马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由古罗马人发明,最早关于马掌在我国的记载,大概是五代前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彰武节度判官高居诲出使于阗,从当时回鹘牙帐驻地甘州今甘肃张掖开始进入茫茫戈壁,放眼望去前方路面尽是砂石,非常难走,高居诲犯难了。
宋起关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