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州路作为金国第一路,也是金国初年的军事战略要地。太祖多次下诏咸州路都统司,指示其“治军旅,修器械”,以备讨辽,并要求妥善处理投降军队及俘虏事宜,随着金国战略重心南移动,咸州路虽然重要性下降,但依然是金国军队南下中原调集大批粮草的后方基地。
咸州路第一任都统完颜斡鲁古,在任上搞腐败误了大事,被阿骨打一撸到底,接任他的完颜阇母后来又改日任南路都统,故而咸州路都统的位子就一直空着,由习古乃代行都统的职务。
咸州在大辽时代便已经是一方商贸重镇,土地肥沃,商贸发达,城池密布,村寨林立,习古乃对于调任到此地挺满意,反正有卢彦伦替他打理政务,他要处理的公务也不多,经常外出骑马打猎,赴宴饮酒,过的甚是悠闲。
然而悠闲的日子在吴乞买的一纸诏书下戛然而止。
被晋升为咸州路都统,仅仅是让习古乃感到意外,随之而来的南下讨贼的命令,让习古乃不得不重视了。
他九月间就已经获知辽阳城破的消息,震惊之余,心里也很纳闷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贼寇,居然能在东京路和曷苏馆路兴风作浪。
郎主的命令他是不敢违背,故而秋收后便开始从各处猛安谋克征调壮丁,操练士卒,调集粮秣,准备未来的南下平贼。
不过上京方面却连下诏书催他出战,让他尽早解决辽南的贼人,今天已他已经接到第三封诏书。
习古乃对于吴乞买的举动甚是不解,不明白吴乞买为何着急解决辽南贼人,知道 卢彦伦一番解释后,方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感情就是那些渤海人急着报仇。
“都统,我曾闻贼人所过之处,烧杀掳掠,辽阳府和海州一带荒芜,若是大军南下讨贼,米粮运送许是不易。”…
卢彦伦眉头紧皱,他已获知辽阳城破的消息,惊讶于辽阳被屠惨状的同时,也不明白这些穿红甲的贼人究竟有何等深仇大恨,居然屠尽辽阳城内的渤海豪族,引得朝堂上的渤海朝臣群情激奋,出兵讨贼的呼声更是连绵不绝,连吴乞买都毫无办法,在渤海朝臣的压力下不断催促习古乃出兵。
攻破东京,屠杀满城渤海豪族,这简直就是蹭鼻子上脸,作大死呀。
“彦伦,这个道理俺也懂。”习古乃苦笑连连,他迟迟没有率兵南下,除了咸州路一带忙着秋收,还有其他原因。
去年金国大举南,就就从咸州路征调不少兵马,他手上的可用之兵着实不多。
虽然可以从各处猛安谋克重新征调壮丁参军,但这些壮丁也必须训练些时日,方能上阵厮杀。
而从咸州至辽南的六七百里行军路程,也让军粮供应成为一个难题。
说来也搞笑,大金国在自己的国土上讨伐贼人,明明是主场作战,却要为军粮供应而头痛。
但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东梁河以南,盖州以北方圆近千里的土地,约为东京路南部一角和曷苏馆路北部一角,但这个地区却是目前金国最富饶繁华的谷仓之一,更是重要的大后方基地。
在经过山海军的一番蹂躏后,各处州县皆已经被山海军霍霍成一片白地,人口,牲畜,钱财,粮秣等物资都被夺走,到处都是一座座宛如鬼域的城池和被焚毁的农田村寨,非短时期所能恢复。
不客气的说,南下征讨的金军过了东梁河就几乎弄 不到一粒粮食和一文钱。
“国之贫于师者运输,运输则百姓疲。”卢彦伦叹了口气,又苦口婆心的劝说道,“都统,此次决不可仓促发兵。”
习古乃沉默不语,他虽然不懂那些汉人的典故,但也是打了老仗的人,明白后勤的重要性。
数千人的战兵和辅兵,每日耗费的米粮就是百石起步,而且不止人要吃饭,骑兵的军马、辎重的牲畜也要吃豆料粟米,往往吃的比人还要多。特别是军马,更需要精料细养。
而军中的战兵,特别是女真正兵还不能只吃饭,还要有菜,有肉,调味品,甚至有酒喝,不然谈何激励士气?
人在南宋,开局救了柔福帝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