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废话嘛,这两年因为秦睿带动的照章纳税风潮,让户部着实牛了起来,弘治九年大明全国商税收入不过6万两,十一年已经突破70万两,今年6月还没到,已经有破百万两的迹象了。单单范氏集团拍卖所得1400万两加600万两卖掉旗下实业,就贡献了60万两,才三十税一啊,秦睿感觉很开心,因为秦睿做的是无本买卖,顶多也就是研发费用而已,但放到流通领域,这个税就很高了,税制改革还不是时候,慢慢来呗。
“秦公子,日前秦公子宣布,每年捐资百万两用于教育,公益之心令人佩服,只是公子所要传授内容,有违圣人之道。”礼部尚书徐琼见没人发话,于是开口说道。
“敢问大人尊讳?”秦睿抱拳说道。
“本官礼部尚书徐琼。”
“哦,是徐大人,失礼失礼。”秦睿又抱了抱拳,继续说道,“徐大人,其实我们也是遵从圣人之训,圣人曰,仓禀足则知礼仪。朝廷今年起推广新粮种,天下即将无饥馑之忧,百姓仓禀已足,我们尊圣人教导,倡导教育,教化百姓,怎么能说有违圣人之道呢?”
“秦公子果然是高人弟子,高谈雄辩。”徐琼听了秦睿的胡搅蛮缠后,苦笑道,“教化百姓自然是不违背圣人之道,只是你教授那所谓的科学,这不是乱来吗?”
“徐大人,我辈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人以为然否?”秦睿低头思索,反问道。
“然!”读书人可不能否定自己的使命,徐琼赶紧点头表示同意。
“所谓科学,无非让百姓学个谋生手段,可以养家糊口而已。百姓若富足,则有恒产者有恒心,社会就不会动荡不安。这天下太平了,我辈读书人就可以多研究往圣绝学、立心、立命之道。”秦睿摆低姿态,说道,“科学乃旁门左道,细枝末节,我们所捐资的学校也教习儒家孔孟之道,徐大人不信,可以到天津卫所参观,随时欢迎。”
论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秦睿绝对是杠杠的。
见礼部尚书不再言语,吏部尚书屠滽站了出来,“秦公子,培植这么多读书人,有邀买人心之嫌啊!”
秦睿拱手准备请教,屠滽先开口了,“老夫吏部尚书屠滽。”
“哦,屠大人,见谅见谅。”秦睿悻悻的说道,“屠大人所说邀买人心,其实大可放心,读书人的心是买不来的,读书就会明理,就会辨别是非。在座衮衮诸公也是门生故吏遍布大明,可能邀买这些人的人心?”
“撕”对于秦睿倒打一耙的诘问,屠滽倒吸一口冷气,这是把自己往火坑推啊,身为吏部尚书,天下半数官员出自他手。“可是如此多读书之人,科举之途便会更加残酷?”
“屠大人,在下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天下的官太少了。”秦睿决定抛出个大杀器来,给读书人尝尝甜头,“作为吏部尚书,我觉得您应该自我检讨!”
“官太少了?”屠滽感到纳闷,自古以来大家会觉得官僚机构臃肿,说官员尸位素餐,从来没听人说官太少了,“秦公子能否解释一下。”
“陛下,诸位大人。我大明两京十三布政司,三百余州府,千余县与卫所,约万万余人,朝廷每三年开科取士,不过三百余人。即使算上恩荫、传奉、捐官,平均每年不足200官员。一百年也不过2万个。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凭借这万把人怎么能处理得了呢?”秦睿开始抨击大明官吏制度,“一个县,知县、县丞、主簿、典吏、教谕、训导官共六名官员,各位大人或许会说还有吏员,他们能干什么呢?一个县要发展,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医疗、治安、户籍、税务、水利、道路等等诸多要务,他们能管理过来吗?现在的官员,最多的职责也就是收收农税、审理一下案件、统计一下数字,其他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
“有必要都设置官吏吗?”弘治皇帝坐在御案之后,对秦睿所说的问题感到疑惑,在他看来大明的官僚机构已经不堪重负了。
改革大明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