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升此次当真是雪中送炭”
连诸葛亮这回都说不出半句刘景升的不是。
说起来有些奇怪,他在庆幸无需多费脑筋的同时,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安。
刘表的这一决策太反常,完全不像是他的行事风格。
退一万步讲,就算刘表脑中灵光一现突然开窍了,他身边那些诸如蔡瑁、蔡夫人之流,也应该不会赞同刘表这么兴师动众地调遣十万大军,来支援“小小的刘备”。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表没有一言堂的能力,荆州目前还是刘表当权,他一人要说了算也并无不可,只不过,诸葛亮想不通是什么缘由,能让刘表力排众议,坚持出兵驰援刘备。
也许是生性谨慎稳妥所致,诸葛亮踌躇道:“主公,还是先让将士们做好准备后撤吧,就算荆州军是来帮我们的,他们也未必会与曹军交手。”
“啊?怎么会呢?!军师莫不是在说笑?!”
刘备想都没想过这种可能性。
“眼下咱们跟曹军勉强也算拼得两败俱伤,景升兄既然肯发兵来援,定是抱着与曹军决战的态度,又岂会不与曹军交手,坐失良机?!”
虽然“两败俱伤”这个说法的水分很大,但曹军目前确实是疲敝之师不假。
反观荆州军从姿容、气势上看,从头到脚都摆出一副精力充沛,斗志昂扬的模样。
要说刘表派来十万大军只是为了吓唬曹军,刘备说什么都不肯信。
然而,事实往往就是让人难以理喻。
当荆州军派来探马和先头部队负责接应刘备时,负责与刘备交涉的骑兵,只是简单地表明了此行的来意。
诸葛亮一语成谶,十万荆州军在蔡瑁的统领下来此,居然只是为了接应刘备军顺利撤退!
听到这个事实的刘备,感觉一股怒火从心肺直冲脑门,他捂着头,强忍着控制情绪以免当着这些荆州兵的面发作。
早有预料的诸葛亮听闻此言,心中也是愤愤难平。
好在他与刘备一样,都是善于控制管理情绪之人,脸上不动声色,旁人连半点愠怒之意都看不出来。
见刘备不说话,诸葛亮只得替自家主公发生,违心地向荆州兵道了声谢,在他们的掩护下,开始着手安排将士们集合并向新野后撤。
人总要知足,从刘备自己的立场上考虑,他当然认为荆州军理应趁此机会,跟曹军拼死一战。
可实际上,刘表肯派兵来救他一命,助刘备保全兵力后撤,已经是打破先例了。
即便还搞不清刘表这么做的原因,但就像快要饿死的人注定饥不择食一样,眼下刘备也不愿多想,只惦记着赶快在荆州军的庇护下,先撤回新野,至少得把小命先保住,剩下的慢慢再说。
果然决战前夕内心不惧生死的豪迈都是骗人的,到了这种真正要命的时候,刘备还是免不了顾惜自己的性命,总想着先跑再说。
毕竟,人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
“将军!将军!”
一位探马从南面反复鞭笞着胯下的坐骑,火急火燎地赶到楚云身前。
“怎么回事?”
楚云知道,这探马一定仔细打探过荆州军,他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这支荆州军的态度。
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对方肯把刘备、诸葛亮交出来,但这近乎是天方夜谭,楚云也不多指望。
只要双方能避免开战,对楚云而言,就足够了。
荆州军真正的单兵素养,可能还未必比得过刘备军,但人家好歹是装备精良,体力充盈的十万大军,这个时候两边交起手来,楚云未必能讨得了好,他也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打此等恶仗。
“启禀将军!南面那支军队是荆州军,敌将蔡瑁派来使者求见!”
这位探马下马后朝着楚云跪地抱拳,如实汇报。
“蔡瑁?使者?”
楚云在嘴里这么随口重复着悄声念叨了几句,嘴角就上扬起冷笑。
因为他大概猜到刘表和蔡瑁的意思了。
“有意思,带他来见我吧。”
“喏!”
我在曹营当仓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