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袁尚不愿再听下去,拂袖不耐烦地怒道:“这个也不能杀,那个也不能杀!我难道还怕了他不成?!
先生莫要忘了,当初我打得他狼狈如过街老鼠一样从邺城逃到南皮,再从南皮逃往平原!
若不是他恬不知耻地勾结曹贼这个杀父仇人,他早就成了我的阶下囚,哪里还能安坐在青州?!
我意已决,先生休要再劝!不给袁谭一点儿颜色看看,他还以为我们都是蠢货,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下审配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袁谭的所作所为,看似两头讨好,一旦被拆穿,那就是两头得罪。
有些时候,墙头草远比敌人更可恨。
至少敌人很难在背后捅你一刀。
因此,袁尚一声令下,非但辛评一人受死,就连他辛氏一家,但凡人还在邺城的,都被株连!
巘戅书仓网戅。袁尚这一举止不可谓不心狠手辣,当这个消息传到青州时,本来还暗地偷着乐的袁谭当成既是雷霆震怒,又是悲痛欲绝。
因袁尚继承了父亲的大位,他手下能依仗的谋士本就不多,愿意跟随他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而在这本就为数不多的谋士之中,辛评、辛毗俩兄弟自是其中翘楚。
可如今,这俩兄弟一个在曹营有去无回,一个惨死于袁尚之手。
再加上辛评本就与袁谭私交甚笃,在他袁谭最为难的时刻,辛评都对他不离不弃。
他的死,让袁谭嚎啕大哭,极为失态。
本来,还摇摆不定想坐观成败的袁谭,这下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与袁尚不同,经过一番平叛折腾,让袁谭清楚地意识到,以他目前的兵力和势力,无论曹操和袁尚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谁获胜了,他都无力与胜者相抗。
所以对袁谭来说,无非是二选一地选择一方进行靠拢归顺,尽可能为自己保留更多的利益而已。
先前他是自作聪明,想两头讨好,等两家分出胜负,再及时归顺,这样一来,他至少也能保全自己,有一个富贵终生的结局。
但他殊不知自己早已弄巧成拙,把两头都快得罪死了。
而现在辛评的死,让袁谭主动做出了选择。
他宁可与曹操合作,也要坚决灭掉袁尚,哪怕玉石俱焚,也要为辛评报仇雪恨!
当然为辛评报仇,只是原因之一,先前他的逃亡之旅中,袁尚对他绝情的赶尽杀绝,早就让他恨透了袁尚,恨不得将之扒皮抽筋,挫骨扬灰才能一泄心头之恨。
但辛评之死,给了他一个更名正言顺的理由向曹操这个杀父仇人靠拢。
要知道辛评在军中还是颇具威望的,如今他惨死袁尚之手,无需袁谭自己多言,将士们都会陷入哀伤以及对袁尚极其仇视的状态。
所谓“哀兵必胜”,袁谭现在再向趁曹操攻打邺城时,向袁尚动兵,攻其后方的北城门,袁尚必败!
他如此想着,便再次命人传递信件给曹操,表达自己的投诚之意。
可惜的是,袁谭想得是挺美好,现实对他却不再那么温柔,而是格外残酷。
如果他早在之前就坚决向曹操靠拢,曹操没准还真会给他机会让他偏安一隅。
可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就好比“狼来了”故事中的放羊孩童一样。
无止境的谎言,让曹操早已完全对他失去信任,他的投诚信件在曹操看来,简直就是废纸一张。
更绝的是,在楚云和李儒合力献出的计策下,曹操还将这袁谭送来的最新一封信件又派人送到袁尚手里。
这下,袁尚就彻底坐不住了。
审配的苦劝,也拦不住他一杯鸩酒将自己的亲侄女,袁谭的亲生女儿毒死。
之后,他更是留下审配守城,自己在这个敌方大军压境的节骨眼上,率军忙里偷闲地去攻打正在南皮等着曹操回信的袁谭。
袁谭这才如梦初醒,赶紧召集士兵,准备抵御袁尚大军的进攻。
我在曹营当仓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