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其人虽有大志,却无能臣相辅佐,纵然借明公余威,谋得栖身之地,得以有今日之盛。
然其自知绝非明公敌手,如今张飞战败于公子之手,又失了上千骑兵,在下料想,他会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啊!”
曹操惊得连连眨眼,问道:“溜之大吉?我大军一日之内即可兵至寿春城下,他还能溜到哪儿去?去汝南与关羽会合吗?”
刘晔忍着笑意,摇头道:“非也,在下猜想,刘备并非愚昧之辈,他若逃往汝南,不过是困兽之斗,待寿春被明公攻克,汝南也早晚逃不过失守的结局。”
“那他还能逃到哪儿去?”曹操苦思不解地追问道。
“河北的公孙瓒、袁绍,或是荆州的刘表!他唯一的生路,就是依附其他势力强大的诸侯,暂且求得一栖身之所,再另做图谋!”
听闻此言,楚云与郭嘉在心中不住地点头,尤其是楚云,对刘晔不禁大为佩服。
因为历史上记载的刘备,比此时的刘备逃得更加果断,在听闻曹操亲自率军进攻汝南时,收到消息的刘备二话不说,就一路北上,以几乎不可能的路线,成功逃至河北青州。
但是,对于作为古人的刘晔来说,能料敌预先到这般地步,楚云唯有真心实意的表示佩服。
“子扬先生果然慧眼如炬,竟能讲出如此真知灼见,在下佩服。”楚云真诚地恭维道。
郭嘉也点头道:“子扬先生说得不错,刘备如不肯舍弃现有的一切逃走,那么等待他的只有败亡!”
刘备如今所占据的城池,虽有投机取巧之嫌,但也是煞费苦心才得到的,抛弃现有的一切说来容易,可做起来,能下定这等决心的人,古往今来少之又少。
可以说,能屈能伸到这个地步的人,已经具备成就大业的潜质。
见楚云、郭嘉这两位智略超群的心腹都赞同刘晔的看法,曹操细细消化揣摩其中道理,又问道:“可如今龚都仍被困在钟离,关羽更是屯兵独守汝南,就连他的家眷,也和关羽一并留在汝南,刘备若是当真独自逃命,岂不是弃他们不顾?”
刘晔笑道:“属下斗胆妄言。”
“子扬但说无妨。”曹操迫不及待地摆手道。
“明公想来还是不大了解刘备此人,此人有鸿鹄之志,内心坚忍,这等有大志之人,又怎会被兄弟情谊、妻子儿女所累?”
“嘶”刘晔之言,直引得曹操倒吸一口凉气。
在曹操见过的人之中,能将刘备看得如此通透的,这刘晔是第二个。
至于第一个,自然是楚云。
“子扬果真见识卓越,那不知子扬以为,我军接下来该如何打算?是趁此机会,放任刘备离去,一举攻克寿春,还是?”
刘晔伏身道:“在下斗胆建议明公,倾力堵截刘备,断不可任其逃走。”
“哦?子扬的建议,倒是与云儿不谋而合。”曹操吃了一惊道。
刘晔看了楚云一眼,颤抖着向曹操回答道:“明公,在下此前并未与中郎将探讨过此事”
曹操见刘晔一副担惊受怕的模样,微笑着安抚道:“子扬误会啦,我并不是怀疑你和云儿,只是你二人意见相符,我为这巧合感慨一两句罢了。”
刘晔顿时松了口气,道:“中郎将智绝天下,在下不过是最近才想到这其中利害,断然不配与中郎将相提并论。”
对于楚云的事迹,以及其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刘晔早有耳闻,本就善于揣测上意的刘晔,见缝插针地说出讨好之言,让在场众人对刘晔好感大生。
唯有楚云表面言谢客气,心中不为所动。
对于刘晔在官场上的圆滑本性,楚云早有所知,不过这只是刘晔性格上的小瑕疵,并不影响其对曹氏集团的尽忠,所以楚云不打算去揭露其本性,平白无故的树敌。
当然,凭楚云今日今日的地位,真想与刘晔过不去,简直有不止一万种能将他干掉的方法。
在曹操与刘晔一问一答的交流之际,楚云被刘晔的话所启发,在脑中生出另外一个想法。
我在曹营当仓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