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钊叫醒了他,唤他前去传袁大头带上色役册和青苗籍来听差。
杨铆被杨钊寻了份不良人的差事,而田老儿则没有派具体差事,跟在杨钊身边当个使唤的杂役。田老儿倒也乐意,他本就不是当差的料,如今跟着杨钊当个长随,杨钊是一县县尉,少不了有人要求见或求办事,而要见杨钊首先得过他这一关,他正好可以从中上下其手,大钱肯定捞不到,但捞点小钱、寄回清白乡去贴补家用还是绰绰有余的……
田老儿去了后不久,袁大头来了。
县衙六曹中,本就是户曹距离尉廨所在最近。
色役册和青苗簿各自堆了一摞,摆放在了杨钊的案上。
杨钊取出最上面、也即是最新的两本簿子,将上面扑落的灰尘拍了拍,却不急着翻开:“袁翁,这两本册子是什么时候造的?”
唐律明文规定,朝廷也多次下令斥责,每三年必须造一次色役册,但出任过新都县尉的杨钊却是清楚,地方官府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故有此一问。
袁大头很是踌躇了一阵。
但联想到杨钊昨日展现出来的能力,他知道隐瞒不了,也不敢隐瞒,选择了直言禀报:“回杨县尉,户册是开元二十三年造的,青苗簿是开元……十一年造的……”
“这么远?”
杨钊心里一惊。
新都县同样有这两本簿子,都是开元二十五年造出来的,已经是违背朝廷的指令的,没想到扶风县距离京师长安更近,是“次畿”县,居然还用着十年前的色役册、和二十年前的青苗簿。
“杨县尉莫怪,确实是扶风县的情况比较特殊,加上这几年县里的官吏变动频繁,造册的事情才一直被拖了下去……”
袁大头已吓得满头大汗,连忙解释。
“哦?”杨钊不露声色地回道,“那你来说说,扶风县是怎么个特殊法?”
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