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嚓嚓。
于琦快速的挥动手里的镰刀,一丛丛的稻子随之倒伏,随后被他放在一旁堆了起来。
随着于琦的收割,整齐的稻田向里凹进去一块,像被什么啃了一样。
从地头往里割了三五步,于琦便收镰直起腰来,随后站在地头上的族内耄老举杖高喊:“开镰”。早就等候在一旁的这块地的主人就挥动镰刀,顺着于琦开的口子继续收割。
这是于家的风俗,每年开春的第一犁、秋收的第一镰,必须由族长亲自动手。
履行完自己的使命之后,于琦顺手从稻堆里抽出几棵,放在手里数了起来。
一旁的耄老看着于琦的举动,抚须笑道:“族长,是不是不如丹徒?”
于琦摇了摇头:“比不上啊,米粒比丹徒那边少了十之二三。”
耄老慢悠悠的道:“可以了,这边是山地劣田,地力贫乏,产量少是正常的,我去城东看了,河两岸的水田都是良田,亩产肯定要比这边高的。”
“再过个六七天,那边的洼地也该收割了,等收割完了过一过称就知道了,我估计亩产五石六七是没问题的。”
顿了顿,耄老迟疑道:“至于族长你说的法子……”
“不知道族长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法子,如果有用的话,良田亩产提高到六石以上,劣田亩产能达到五石,那就很可观了。”
于琦重重点头,笃定道:“肯定有用!”
“秋收完了就开始试行,先从族田里选几块地出来做实验。”
“我记得清福侄儿种田是一把好手,就让他来负责这件事吧。”
于清福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农,在于氏宗族里以善于种田出名,不过他的辈分不高,按辈分来讲,他得叫于琦叔叔。
而于琦所说的实验,则是他从记忆里整理出来的经验,主要是沤粪堆肥以及稻菽套种。
沤粪堆肥在没有化肥的古代,堪称是金坷垃一样的宝贝,经过发酵的肥料,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的单产。
其实这个时代的百姓,很早就知道了沤肥能提高土地肥力的效用,并应用在实际的耕种中,不过对堆肥的使用比较单一、简单。
于琦就是在百姓单一的草木肥、粪肥的基础上,提出并整合了更多的堆肥材料。
堆肥的原料很多,杂草树叶、人畜便溺、草木灰、塘泥河泥等,尤其是人畜便溺,于琦直接抄了某高端严肃严谨向的历史小说的作业,在县城及集镇修建公厕,既能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又能收集肥料,真是一举两得——所谓粪土重于万户侯也。
而稻菽套种,就是稻谷跟菽豆轮种或者间种,于琦只是模糊的记得大豆的根瘤能吸收聚集土里自然存在的某种元素,是氮还是磷还是什么元素的他记不清了,反正能提高土壤肥力。
至于轮种还是间种,还需要经过试验,反正这种事情不用于琦亲自动手,他把想法提出来,自然有人去操作。
说话的功夫,眼前的这块稻田已经被收割了一半,看着挥汗如雨却喜笑颜开的百姓,于琦挥了挥手:“走吧,没事的就别在这站着耽误人家干活了。”
冲注意到他们举动而直起腰来的百姓摆了摆手,于琦大声打了个招呼:“大侄儿,不耽误你干活了,我们回去了,你好好干啊”。
这个也是他的“侄儿”,还是没出五服的。
因为要迁就行走缓慢的耄老,于琦一行人走的并不快,沿着小溪从半山腰上下来,于琦一边跟身边的耄老交换关于种田的经验。
别看于琦两世为人,拥有两千多年的知识,论起种田,却比不上这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百姓。骨子里流淌的种田基因,让于琦十分诚恳的吸收起耄老们传授的种田经验。
于琦有一个梦想:他要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然后把种子播满万里山河。
三国从江东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