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等人正在寿张城里议事,刘达提议任程昱守寿张令,让他来署理寿张县的事务。刘刺史当然没意见,他早就想辟程昱出仕,只是程昱一直不愿意应辟罢了。
程昱这一次却没有拒绝,欣然应允,他以前看不上刘岱,才没有接受刘岱的辟用。
现在刘达让他心里颇为折服,知其有安世平乱之才志,将来必大有作为,因此甘心听命于刘少君,那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从此烟消云散。
此时城门守卒来报,说是前来求降的黄巾渠帅高阳和营帅周寻已至城外。
“带他们进来。”
刘岱淡淡道,这些黄巾贼人来到兖州,把他害得差点死在战场上,现在又疲于奔命,因而对这些黄巾颇有些厌恶。
“不,父亲,黄巾虽败而来降,然而他们士卒仍众,其既诚心求降,我们亦应诚心以待,就由我和子义出城相迎吧。”
刘达想借此机会表现出对黄巾渠帅的重视,和他们搞好关系,为之后的征选青州兵打好基础。
因为要组建一支青州军,仍然离不开由这些黄巾首领来继续统领,自己只要控制住这些黄巾首领,就控制住了青州军。
而且现在兖州的形势还不明朗,曹操一党所把持的势力仍然很强,如果公开敌对,也很难保证兖州豪族不会偏向他们。
有了一支青州军,就有了与曹操抗衡的实力。
但是刘岱没有想到这么远:“区区兵败求降之贼,还须出城相迎吗?”
“黄巾贼卒众多,如果我们不以诚相示,彼等恐怕未信我们真心受降,若其继续纵暴为乱,我们一时也难以制止。出城相迎,让彼等知我们之诚,其降心也必诚,如此方可久安。”刘达继续劝说道。
“既然如此,你即与子义出城相迎。”
刘达点名要与太史慈一起出城相迎,也是为之后组建青州军考虑。
目前的将领当中,唯有太史慈是青州人,由他来统领青州兵最为合适,容易被青州兵接受,现在先让他和黄巾贼帅相识,以后也好说话。
二人骑马出城,城外高阳和周寻亦骑坐马上,身后仅有十几骑跟随护卫。
刘达和太史慈与周寻相互见过,与高阳是第一次见面。
当高阳得知出城相迎的乃是屡次率兵打败他们的刘少君时,连忙下马跪伏拜礼:“降帅高阳拜见刘少君。”
周寻跟着下马伏拜。
刘达下马扶起高阳,言道:“高帅请起,你们愿降,说明你们亦是不忍眼看着乡亲们战死沙场。我与子义皆是青州东莱人,又何尝忍心看着青州乡亲死于眼前。你们既愿亲身来降,使君信你们之诚,故此特命我出城相迎,亦示使君受降之诚,二位请随我入城拜见使君吧。”
高阳起身后又向刘达拱手道:“刘少君几次纵归我黄巾伤兵,可见少君之仁,降于仁者,高阳岂能不诚!”
“太史慈太史子义乃是东莱黄县人,你们应当听闻过他之名吧?”
刘达拉着太史慈向前一步,对高阳问道。
“自然知晓,当年子义曾为郡中往雒阳劫毁州章,东莱郡中人人皆知,在青州亦是颇为闻名。”
太史慈摆手笑道:“此非光彩之事,不提也罢。”
几人闻言皆笑,尴尬的气氛稍为缓和。
进到城里,刘达带着高阳和周寻前去拜见刘岱。
谈妥受降事宜,刘达提议高阳留在寿张,太史慈和周寻回东平陆收抚黄巾士卒,并让二人择选出三万精壮士卒,编为青州军,由刘达亲自统率。
太史慈和周寻,还有一营营帅许德各领一万人马,三人皆升为将,千夫长为校尉。
这三万人相随而来的家属同留兖州,其余人则全部遣回青州。
战乱时代,人口是战争资源,有人便能有兵有粮,刘达也想多留些人下来,可是人留下来就得吃饭,目前靠兖州之粮难以养活那么多人。
即使是让他们开荒屯田,可是从开垦荒地到真正收获,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的粮食问题就难以解决。
三国之续汉雄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