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此言,倒不像是空穴来风,姜维沉思许久,遂而仰面又端详着傅音,清了清嗓子,意味深长地沉下声音:“你此行,是为嘱咐我同魏延作出切割....但,我可以肯定地告知你,魏延乃是汉军上将,为大汉立下了赫赫功勋,即便是日后魏延命悬朝堂,身首异处,我姜维万不敢不尊之,敬之。”
“将军果是当世豪杰,片语间英气十足,但在下之言,还请将军多加思考,这大堂之上,可不比将军在前方冲锋陷阵那般容易,魏将军累立功勋,然心气太盛,在朝中趾高气昂,加之非本地蜀人,于朝中颇有树敌,当地世族对其跋扈也是记恨于心,据李丰之言,杨仪已有心要对魏延下手了。”
官场上这些道理,姜维自然是耳熟能详,几千年往复如此,也不是三国一时的产物,要论党争,明朝的内耗可比此时要高级的多,在最大程度下减轻大汉因内斗产生之损耗的前提下,即便是罢撤一两个人,换上一批官员,哪怕是同士族相妥协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偏偏不得动魏延。
倒不是说魏延之重要真如什么国家根基这般夸张,而是会衍生诸多余留问题:一者,魏延是官至四征将军行列,在军机系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无端折杀魏延,会影响军心。二者,魏延一死,则军机大事尽属大将军蒋琬所把握,如到那时,再想北伐,难上加难,反而魏延的存在象征着一方态度,即北伐不止。三者,朝堂混乱,大将败亡,势必会引起为魏国的关注,从而对川蜀的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朝廷如何我姜维并不愿管,只是先生你既与我等同心同德,不愿丞相之努力付之东流,那便有劳先生逢朝中要人,多多关照一番,莫让此等臣子残杀之惨剧出现于世。”
这是姜维对傅音首次以“先生”相称,而傅音却连连摇手道:“将军尚且只长在下几载罢了,无需以先生为称,以子烨称在下即可。而将军所言,在下定当尽力为之。”
“有劳,有劳。”姜维拱手微微颤了颤,算是致谢了,忽而又昂首叹道,“子烨,你可知,战伐也非谈论之间那般容易,北伐之所以难伐,在于其难出成效,丞相五出祁山,除了收复了武都与阴平,也未尝有所其他的增益,对于朝中大多数人,皆认为北伐难成,而自保有余。”
“天下三分之际,魏国虽强,沃土千里,其边境曲折而绵长,由于数年北伐,魏军已然从重点防卫东边转向重点防守雍凉二州,而五次北伐之后,魏必认为蜀再无北进之力,久之自然会疏于陇右地区的防备,而大汉要做的是什么?是厉兵秣马,待天下时变,择机出击,更需一鼓作气,争取一出兵就夺取一州或半州之地,以此为根据。要知道,魏军经得起千百次失败,而我军,机会仅仅只有一次罢了。”
“天下时变....隆中之时,丞相同先帝便是如此言语,以你所见,天下会如何变?”姜维喃喃着重复了一遍,盯着傅音,此番话每个字都落地有声,句句切中了蜀中要紧之情,也与姜维心中的北伐战略不谋而合。
以一偏师伐魏,即便是胜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如若要伐,便是杜绝九伐中原这般举措,病急亦不能乱投医,一旦要伐,那便要战个惊天动地,战个天下大乱,挠痒痒似的进攻对魏国的损益的确太小,虽是有了如此见识,但姜维仍需要考虑,究竟在何种时机,以何种战略去北伐,要知道,魏国真正大乱时分,是司马氏篡魏的时刻,姜维可不愿荒废这么些年。
“将军,以曹魏为例,秉着一统天下之志,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若汉吴二国都过小国寡民的日子,魏军元气一旦恢复,必伐二国。而巴蜀有险关相守,地形相持.....”傅音缓缓起身,在姜维的面前走了个来回,“魏帝不是傻子,势必知道伐吴优于伐蜀,而历来曹魏都是以伐吴为先,此番,应当如出一辙。”
.....
简单地顿了顿,傅音继言:
“魏要南进,此乃大势所趋,也是我们的绝好机会,日后只需待魏伐吴,我军挥师北上,则大业可兴。”
姜维摇摇头,微微笑道:“怕是没有这么容易,司马懿是何等精明,岂会放开一面,使我等能得以趁虚而入?”
抚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