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便是陈泽?”
面对程恪的打量,陈颍挺胸抬头,不卑不亢。
“学生正是陈泽。”
程恪继续道:“虽然养正公说你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举荐你来我嵩阳书院求学。但如今已经过了入学的时间,你想来书院读书,我还是要考考你才行,你可准备好了?”
陈颍道:“学生准备好了,还请程老先生指点。”
“我且问你,你为何放着陈家族学不上,要出来辛苦游学?”
陈颍回道:“先贤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学生觉得读书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局限于手中的书本,身边的风景是故、所见所闻皆是书籍,皆可读之获益。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出来看看这广阔天地,见识一番书本中没有的风景,便求了老爷子让我出门游学。”
“那你这一路行来可都见到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
陈颍回道:“学生一路行来,看到的多是固步自封,守旧不前的书院,还有许多没有思想、只知盲目读书参加科举的学子,学生认为如今的教育制度已经腐朽落后,不再适合如今的时代,它只能复刻出一批批只会读书、科举、做官的傀儡,无法再为民族输送新鲜的人才。
所以学生来了这里,想跟着程老先生您学习,想结识更多有思想有灵魂的读书人,一起努力改变这落后的制度。”
陈颍之所以敢说出这样一番激进的言论,是因为程恪当年便发现了当今科举制度的弊端,提出改革的想法,只是没有被隆康帝采纳,于是程恪就辞官回乡,一心搞教育,他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他是对的。
程恪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者”,听完陈颍的回答放声大笑,
“好,好哇,不想你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觉悟,我同意你在留在这里学习。”
陈颍躬身道:“多谢程老先生。”
程恪笑道:“你已经是我书院的学子了,以后叫我院长便可。”
陈颍回道:“是,院长。”
程恪又道:“如今书院里的斋舍都安排满了,不过在斋舍不远的竹林边上有一间小屋,是我当年观竹时草草修建的,如今有些破旧。你一路游学而来,想必是吃得了苦的,我安排你住到那破旧小屋里,你可愿意?”
陈颍道:“学生愿意,听凭院长安排。”
程恪笑道:“对了,在你之前还有一个前来求学的,如今也住在那竹林小屋处,你不是想结识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吗,想必你们能聊得来。”
陈颍听了心下一喜,这嵩阳书院还真是个好地方,不光院长是陈颍想要找的人,这刚开始就遇到一个同道中人,陈颍自然是愿意与之为邻的。
程恪找来了个书院学生让其带陈颍去那竹林边的小屋,两人告辞程恪离去。
出了门陈颍拱手问道:“在下颍川陈泽,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那学生也拱手回道:“我叫周鹏,大鹏的鹏,兄弟,你是今天刚来学院的?”
陈颍点头答是。
周鹏啧啧道:“那你可是真的厉害,半个月前,也是一个中途进来的,那叫一个厉害,小小年纪有时候能把教习问的哑口无言,我看陈兄弟你年纪也不大,想来又是一个天才。”
陈颍道:“周兄过奖了。”
这人明显是个自来熟加话痨,一路说话就没停过。
到了那小屋处,陈颍略看了眼心道,程老先生口中的破旧小屋还真不是一般的破旧啊,也不知道这看起来四处漏风的小屋能不能抗住冬天的寒冷。
周鹏上前叩门,过了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小屋的门被人打开。开门之人身着厚实棉裤棉袄,带着毡帽,颈上还围了条围巾,整个人几乎裹得密不透风,微微瑟缩着身子,看起来倒是比现在的陈颍还要瘦小一些。
那人打开门后拢着手打量着陈颍二人。
周鹏开口道:
“这是新来的学生,院长让他也住在这处小屋,与你同住。”
红楼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