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有那么些道理。
太宗直接就被她给绕晕了。
算了!
也懒得管了。
方才晋王的诗她们都还没有看呢。
随后……
便让晋王把诗给呈了上来。
两人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苏纨还不忘在旁边添油加醋,道:“那表演是安排好的,但是晋王这首诗真的是她自己写的。”
虽说只是描写了一下太子妃外貌如何。
然后三四句又加了些人物性格的描写。
写得肯定是比不得什么天才神童。
但能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就写得起码也算是有头有尾的,也算是不错了。
太宗跟长孙皇后互相传阅着,都纷纷点了点头。
表示还算是满意。
苏纨便道:“那我这算不算是过关了?”
或许太宗这么说有些败兴,但还是不得不说,“这诗歌会不会倒是无所谓,关键是,你得教会晋王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此时长孙皇后也是道:“方才其实也在诗中说了不少的道理,都是对人生的感叹。只不过……为何那些人都是被贬的?”
苏纨便道:“还是母后心细,这是因为,没有被贬过的人,根本写不出好的诗。”
“这是什么谬论?”太宗显然很不同意这一点。
苏纨便道:“没有被贬过的人,往往都缺乏遇到挫折的经历,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都寡淡无味。就好比父皇您应该也让大臣们在酒宴之时写过不少的诗,可在那些诗当中,可有一首是能比得过方才表演上出现的?很多都人写诗,都是为了写而写,附庸风雅。有一句话说的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精彩的句子。
苏纨可谓是随口道出。
听得太宗、长孙皇后连连懵逼。
这苏府的底蕴,到底是如何的深,深得她们都好像没有读过书一样了。
又或许是……
她们离民间的事已经太远了。
就像很多苏纨说的老话,都不知道这些老话都是从哪里来的。
“好了!跟你说话,总显得朕无知。这晋王的学业,就到这里吧。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你与太子一起听政的事。”…
苏纨便立刻道:“女人听政,有违常理。”
“你自己也知道。”
“可我觉得,我没问题。”
“为何你就没问题呢?”
“父皇……”李承乾也是想插话。
但还是被苏纨先说了,“我想问父皇,我与太子是夫妻,既然是夫妻,是不是该相互扶持?”
“这是自然!”
苏纨便道:“古往今来,从来都是外女主内,这是常理。但若是太子对朝政之事,力有不逮,我是眼睁睁地看着她去犯错,还是去帮她?如果我眼睁睁地看着她犯错,而什么都不做,到最后,万一她成了亡国之君,那到时候……这错又该归到谁的头上?是不是又是史书上的一句,红颜祸水。毕竟……身为一个女人,好像在后宫给太子赏玩,好像也没什么用了。”
“这……”
太宗收拾好了思路这才道:“那你倒是说说,太子那里犯错了。”
苏纨:“太子错就错在,太过于碌碌无为。这是守成之君之相,担不起如今大唐的重任。”
过分了!
不过李承乾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被侮辱了。
因为爱妃她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有爱妃的道理。
倒是长 孙皇后先急了。
“太子妃这话是不是说得过了?”
你看,就快要生气了。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