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纨便道:“我觉得,均田制这种制度,从出生的那天,就注定了有一天必然要崩溃。”
“额……”太上皇明显有些意外。
“想想看,均田制是什么,是国家把无主的土地按人口数分给百姓耕作。而刚刚经历过隋朝的战乱,如今我大唐的确是不缺土地,可我看了长安城的万年县以及长安县的人口户册,以及问了太子相关的数字,发现越往后,我大唐能分给新出生人口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甚至,关中地区本来人就多,到时候,一旦人一代一代地生孩子,只需不过十代,我大唐在关中地区,就没有地分。”
苏纨接着道:“其实这都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均田制与府兵制是相辅相成,试想想,一百年后,很多百姓都无法分得土地,再加上其余世家、贵族的土地兼并,百姓几乎都失去了土地,到时候会发生什么?”
所有人都认真地看着苏纨,苏纨便道:“到时候,你可能想找个人来替你去边关打仗,都找不到。我们收税是按人头收税的,而土地根本分不了,那就会出现大量的逃避赋役的逃户,太上皇你说,大家都逃了,边关谁来守?再说了,即便他不逃,还是自己准备粮食,准备武器,替大唐戍边。然而,家里人还吃不饱呢,他会不会粮食就少带点,不忍心自己孩子挨饿,却自己挨饿,然后去了边关,但是却是一个毫无作战能力,毫无力气的士兵,这样的士兵,又如何去跟敌人战斗?甚至,由于百姓都吃不饱,说不定还会引致民怨四起。”…
“若是百姓再来个暴乱,这大唐不就完了?”
所有人都完全没有想过,她们的大唐竟然是这样完的。
只不过,她说得的确对啊!
这均田制迟早有一天是要崩溃的,按一般来说,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除非是发生什么天灾人祸,不然,这几乎不可被逆转。
而苏纨接下来还要说道:“其实更可怕的地方,都不在于这。”
“试想想,历朝历代的君王,应该说没有一个是会嫌弃人口多的吧。”
“在很多人看来,人不是越多越好?”
“多一口人,就多代表了朝廷可以多收一分赋税。”
“所以到了危难真正到来之际,往往那时却必然是大唐的盛世。因为人多啊,税收多啊!”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也好,一个朝代也好,他最值得警惕的时候,并不是他最吃苦受累的时候,而是高歌猛进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成绩跟盛世,也会掩盖掉一些矛盾与危险,会让人麻痹。如同晋武帝司马炎那样的麻痹。”
“试想想,当百年之后,后世之君想着,我大唐果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皇宫之中,那珍珠都多得拿来给小公主玩游戏,然而外面却是什么,是即将崩溃的均田制,是跟着即将崩溃的均田制一起也要崩溃的府兵制。”
“然而,这位后世之君,还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危险,还在沉溺于自己所谓的,所亲手创建的盛世之中,老话说得好,居安思危。”
“但身处于那样的盛世之中,谁又能看得清楚,自己正面临怎样的危险?”
“要是遇上一个昏庸的老皇帝,那更是完蛋!”
“不用说了,肯定由盛转衰了!”
说完了这些,接下来,苏纨便重归主题道:“如果太上皇能想出来一套让后世之君,万世而为君的方法。又或者说,是让所有百姓,都能过的不错,不至于有战乱、有饥饿的办法。那……即便是孔圣人,也都没有做到吧。就好比这均田制,前面可以用,后面又要如何改变?才不至于让大唐在百年之后,遭逢此难,这就不得不像太上皇您这样的退下来,无事可做,却又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人,才可以做。届时,太上皇岂不就是为天下设计好了一条康庄大道,让众生合顺,让天下平和的大圣人?至于父皇,那都只不过是一个俗人而已,哪有太上皇您的想法高远。而且您吃的盐比她吃的大米饭还多呢,她算哪根葱,门边站着才是他该待的地方!”
好了,这话一说,苏纨的好日子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