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求娶黄月英
超小超大

第九十三章 锦衣南衙 (2-2)

黄月英抬头望向刘琦,现在是寿春城内,宅院也不比邬堡,安置下三百余护卫的宅院定然不会太多。

何况她还指望这些密谍更快发挥作用,让夫君少遇到些困难呢。

刘琦低下头思虑片刻,忽然回头看向身后:“文和。”

“在。”

贾诩一怔,忙双手抱拳上前。

“命你暂代锦衣卫南衙镇抚使,掌管我军密谍细作,这些人就交给你了。”

刘琦下完命令,道:“贾军师,你在南阳也掌管密谍,做起此事应是驾轻就熟,需要什么人,什么地方你尽管取用,五日之内,我需要知道他们去了何地。”

“喏!”

贾诩拱手告退,黄月英也回头吩咐了一句方才过来之人。

两人一起走向车队,没过多久,便领着三百余护卫迅速离去。

刘琦凝目而望,先前一直都在为战事奔波,用的都是舅父蔡瑁的情报。

今日,他的锦衣卫终于算是有了自己的班底。

在他心里,掌管锦衣卫最好的人选应该是魏延,不过魏延现在年纪还太小难以服众,又兼着他的亲卫头领,分身乏术,还得过几年再说。

这么一想,自己好像真的缺一个上好的亲卫统领了……

“锦衣卫?夫君,这名字挺好听的,可是你亲自取的,不知是从何而来?”

黄月英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刘琦回过神来,只见黄月英正好奇望着他。

徐庶和刘晔悄悄对视一眼,也不禁竖起耳朵。

郎君张口就是锦衣卫南衙。

如此说来,另一支神秘的不能再神秘的密谍就是北衙了。

而且看郎君这样子,显然‘锦衣卫’这名字有些来历。

“当年我与他们约定,若他们活着归来,许他们一世富贵,衣锦还乡,故取名锦衣卫。”

刘琦带着几分怀念悠悠一叹:“可惜这几年来,只收到他们的情报和阵亡的消息,不知能活着见面的还有几人啊……”

事到如今,他也只能编的深情些了,将来为北衙重建找一个借口。

“夫君别太难过。”

黄月英轻声唤了一句安慰道,当初就猜测这位夫君藏拙,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徐庶和刘晔二人也沉默不语,这诗情画意的名字,凭空而想怕是想不出来。

而此时。

方才前去寻找宅院的齐明几人,策马奔了回来。

“禀主母,找到合适的宅院了,可容纳百人,就在城东,我等已进去看过,现在便可以住下。”

开局求娶黄月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抗战之关山重重 连载中
抗战之关山重重
老哲
老哲写实风格抗战新书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有军官对手下数千名官兵说。 可是自打他们出关以后,侵略者强大,国尚危急,家又何安?战线一路向南,战关山无数,却又丢关山无数,直至苍山之巅洱海之畔! 回望来向,狼烟无尽,关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乡?一场抗战打了十四年,几人又能返回故乡?
523.0万字4个月前
三生三世恩怨情仇之铁血丹心 连载中
三生三世恩怨情仇之铁血丹心
周末喜相逢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人。作品的主人公少年时惨遭家变,一夜之间父母、家人被害,亲眼目睹父母、家人死于非命,主人公矢志复仇,却在因缘巧合下投身到了抗战的洪流中,面对着国土沦丧,无辜的国人惨遭杀戮,目睹侵略者的凶残和狼子野心,国仇家恨之下,激发起家国情怀,在与侵略者的斗争中逐渐成长,从一个一心复仇的少年成长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作品故事跌宕起伏,曲折惊险,穿插着许多历史史实和众多历史人物,既有宏大
11.1万字6个月前
在下只是一位指挥官 连载中
在下只是一位指挥官
梦里寻娇
欢迎来到英灵殿! 不过请注意,这儿的英灵不是被召唤去打圣杯战争的,这里也不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的宫殿,更不是某个游戏中的副本。 作为整个宇宙次元最后的壁垒,英灵殿是所有战士的归宿。 来自各个位面,各个次元的英灵们聚集于此—— 他们一起学习训练,苦练技能; 他们一起浴血奋战,建功立业; 他们肩并肩,剑抵剑,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保家卫国,奉献一切。 嘿,少年!看你根骨清奇,天赋异禀,有没有兴趣也参与到这伟大
45.2万字6个月前
穿越回去追祖婆 连载中
穿越回去追祖婆
七月生我二
穿越回去追祖婆,在古代竟发觉自己是祖宗本人。 书院,皇家与番落,豪门名阀与道儒仙教,市集与神武共同构建出一个绚丽的神武世界。 斗诗斗画斗茶斗酒令,戏圣戏玄戏天戏神女。 后在神武世界集下一帮人杰,拥有自己的神武势力,与豪门名阀,儒宗,道门争雄,重整神武秩序。
48.2万字4个月前
北宋街溜子 连载中
北宋街溜子
赶夜人
不做那东华门唱名而出的状元。 不做那雁门关策马饮血的将军。 方青只想收几个小老弟,认几个老大哥,安详地做个东京街溜子。 拯救大宋? 那要看皇帝愿不愿意做我的小老弟了。
30.0万字4个月前
红楼之前尘影事 连载中
红楼之前尘影事
梁嬷嬷
创业与守成,孰难?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分别将宁荣二府,交到了贾代化与贾代善手中。豪门公子贾代化与贾代善,史府小姐史彦,将如何振兴父辈留下的基业?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兴盛,又走进了“红楼”?且听梁嬷嬷娓娓道来。
28.7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