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今年科举后,孤想在翰林院和国士院的头名里,选取几个人才亲自培养,父皇对这事也是默许的。”
李善长点点头,表示这件事情自己知道,如今朝廷中,自刘伯温去往各地后,他过的舒心,活的也滋润。
这个时候就是为太子和陛下出力表忠心的时候,自然不会轻易的放弃。他表示自己会把这件事做的非常好。
他能够感觉到陛下这次对太子提议从参加科举选两个有才之士去培养,十分谨慎。
朱标为了保证自己挑出来的苗子好,便叮嘱李善长,这次科举考试送上来的文章策论,他都要亲自过目一遍。
十年磨一剑,三年辨树期,朱标只给自己三年时间,为往后的东宫一脉,选出合理的培养者。
皇家亲王有亲王学习考试的学宫,由专门的老师教导。而太子储君这一脉,就由朱标亲自挑选培养的老师来。
为了以防万一,对储君皇子这些,还要有个备胎用着,这样才能保证这些皇子不被教歪。
想到这些,朱标看了看李善长说道:“今年的科考大试,李相多操心些,另外你们要监督好各地幼学的入学情况,保证身家清白的汉家子弟都可以入学。”
“汉家?”李善长低声道。
“李相,难不成你想让大明各府县的俘虏去学习大明的东西,然后翻大明吗?那些从倭岛来的俘虏以及其他的人。绝不可以作为大明的生源,除非真的才华出众,但也要国士院和国子监特批。”
又让李善长传旨,国士院,国子监等育才之地,外加各地的新开张的中学,学院。为朝廷认真辅导提拔人才,为朝廷所用。
朝廷虽然已稳步发展,但还需要大批人才。
“是,微臣明白了。”李善长做完了老朱交代的事。说了几句话便从东宫离去。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朱樉的婚事,宫中热闹喜庆,邓愈也早就从甘肃回来,歇息了好些日子。甘肃漠北一带,也彻底由朱标钦点的刘虎进行把守。
正在这时,一个身影向东宫殿外而来。
回到明朝当朱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