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朱标
超小超大

第307章 奉天殿上骂天子 (2-1)

“凤阳百姓不是过的挺好,为什么要造反啊。”老朱道:“这件事情立刻查一查,如果是官逼民反,贪污纳垢,定斩不饶。咱朱元璋在位一天,就发誓斩尽贪官污吏。”

文武百官道:“陛下英明。”

朱标答道:“据知情百姓的说法,是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受到当地欺压,儿臣以为,此事抓住叛乱头人,还要深入查一查缘由。”

“臣怎么没看到凤阳知府将此事上报。”

“咱也是才听说,消息自然没传过来。这个咱谢谢你们这些个百姓父母官,让咱耳朵真清净,啥事都不知道。”老朱说道。

对于钱宰的事,如今元史还在修中,洪武大策也需要人手,再三考虑,朱标向老朱求了个人情,让钱宰继续参与修编。

“今儿就到这里,明儿在文华殿赐宴,钱宰你可别又乱作诗,不然咱饶不了你。”

钱宰千恩万谢离开。

关于凤阳有百姓暴乱一事,还是新修在乡里的皇明卫馆驻扎人员送上来的信,如今原因不清,当地官吏阻挠,只好上报回京。

朱标有些困,想着去永宁宫补一觉,就吩咐三宝替他去长乐殿向马皇后问好,自己溜达着进了永宁宫。

殿里除了几个侍女,锦儿和徐妙薇她们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朱标也没多问,向内殿走去。

桌上放着个精致的炉子,用铜盘托着,朱标打开盖子,看到是两碗嫩黄的蛋羹,还热乎着。

他早上也没吃好,拿出来几下就吃个干净,倒在徐妙薇的床榻上闭目养神,鼻子里还能嗅到她在被子衣服上残留的体香。

快睡着时,朱标还在想凤阳怎么会出现一股小动乱,虽然人数并不多,但这也反映出很多问题。

不过这会儿,朱标只想没人打扰的睡一觉,然后明天去文华殿。

从长乐殿出来,徐家两姐妹交谈着小皇孙的可爱,说的徐妙薇也有些心痒痒的,那孩子就像粉粉嫩嫩的开心果。

徐妙云倒是旁敲侧击:“你也可以的。”

“才不会。”徐妙薇想到昨晚的事情,就羞,转移话题:“回去赶紧整理文稿,今儿耽搁了半天。”

回到寝殿,看到桌子上自己做的鸡蛋羹被人吃光,锦儿与徐妙薇对视一眼,立刻跑去内殿,过了会儿又轻手轻脚出来:“太子妃,在里面呢。”

徐妙薇咬咬嘴唇,轻晃着徐妙云的胳膊:“姐,今日我们不讨论文稿了,你侧殿读书好不好。”

“好,你就会安排我。”徐妙云笑着去了侧殿。

朱标一觉睡到晌午,醒来时看到徐妙薇背对着他绣江山社稷图。

“妙薇,你还在绣?”

“殿下睡的香,还说梦话。臣妾搬到这边绣,也好照看殿下。”徐妙薇手里穿针引线,还绣了一幅鸳鸯戏水。

第二日,文华殿。

老朱在这里赐宴。

饭桌上,老朱又把钱宰的事情拿出来说:“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你昨天作的好诗。可是,咱何尝嫌你上朝晚了。咱觉得,嫌字为何不换成忧字?”

钱宰学乖了,也不接话,也不说话,老朱说的,他就静静的听着点头。

七八天后,早朝。

凤阳府百姓造反做乱的几个头领被缉拿回京,在奉天殿直接面见老朱。

“把人犯带上来。”老朱道。

“带人犯高刚,张胜。”内侍大喊。

“你们两就是凤阳鼓动造反的头领?”老朱走下御前台阶,负着手问道:“为何要造反,咱对凤阳百姓不好吗?”

“你就是那个凤阳小子,朱元璋是吧?”人犯反问道。

“是咱,咱就是朱重八,念你是老乡,咱就追究你的言辞犯上。”

“笑话,你朱元璋对谁有放过一词?你姑息过吗。”人犯扬着头,眼里尽是不屑。

老朱背着手直视人犯:“凤阳的老百姓过的好吗?你们有粮吃有衣穿,税赋咱也十分恩典,为啥要造咱的反?”

回到明朝当朱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谍云重重 连载中
谍云重重
尘中陌
当发现自己双手沾满了鲜血,怎么办,在线急! 当发现自己前身是一个绝对的极品渣人,怎么办,还是急! 这是一个自我救赎,一个游走在灰色边缘的人进行的救赎。
1034.9万字4个月前
擎天者 连载中
擎天者
赤丁
以此纪念我在部队时的青春岁月,也献给那些奉献过、正在奉献的海陆空机务战友兄弟们…
31.4万字5个月前
签到在大唐 连载中
签到在大唐
少听风
体制内老油条因酗酒猝死,穿越成大唐绿帽王房遗爱,获得签到系统,看他如何玩转大唐。
82.2万字4个月前
伐清1646 连载中
伐清1646
表请回尘
神州陆沉,衣冠涂地; 国之不国,为之奈何? 心如明月,梦似江山; 万里河山皆墨色,海内群雄尽白衣。 隆武二年,岭南山色,月色苍凉,东方将白。
19.6万字4个月前
重生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连载中
重生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格列卫
一觉醒来,莫奈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沉船之后的泰坦尼克号乘客身上,在被救之后,利用自己预知一百多年的优势,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57.9万字4个月前
民国奇闻异事录 连载中
民国奇闻异事录
白白的的
2010年冬,我闲来无事,刚刚从单位辞职,这个时候,死党俞飞过来找我,说要我陪他去一趟西安城郊的终南山,说这个山上住着一些隐士,有的是故事。 那个时候,我接了一个编辑的任务,给一家图书公司写一些文稿,大都是些奇异的人和事,手头正缺素材,于是就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他是俞飞的一个爷爷,没有出五服,老头有九十岁左右,手脚利索而且思路清晰,不仅如此,他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当他把那三大皮箱的日记和游记给
18.5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