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终于不再抓人了,朝中的官员们松了口大气,谁屁股底下不干净谁清楚,看看诏狱里关着的那些人,光御史就十余人,坊官就更不必说了,顺天府自裁的那几位就更不必说了,都明白是怎么会事儿,没见顺天府府尹王贤都被降职了?
倒是刑部、大理寺逃过一劫,并没有被牵连,按说绝对不应该,都察院都被抓了那么多御史,连副都御史都未能幸免,刑部和大理寺凭什么全身而退?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不再吸引大家的目光,都不抓人了,那些提心吊胆的终于可以放松了,而那些没事的,也没热闹可看了,自然就不去关注了。
现在大家的目光都在新的京察制度上,虽然仍是哀声一片,但总比锦衣卫的诏狱好吧?大不了贬官,甚至致仕而已,性命总还是自己的。进了诏狱,还想活命?想法不要太多。
景泰七年三月朔,风和日丽,春和景明,万物纳新。沸沸扬扬的京师治安案终于告一段落,此案共抓获奸宄之徒一万余人,因缉拿过程中反抗而被就地格杀者六百余人。首恶一百二十五人斩立决,家人流放三千里,遇赦不免。
首恶包括副都御史萧维祯等在内的监察御史凡九人、五城坊官凡三十人、顺天府胥吏凡三十四人、官仓吏员凡十二人、贼徒首领头目凡四十人,京师奸宄、盗贼之流为之一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有些夸张,但民众欣乐太平,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自然是锦衣卫的功劳,若是没有锦衣卫的这次清理,京师百姓还得继续受苦。尽管在上层的舆论中,锦衣卫的口碑跌倒了谷底,但在坊间,锦衣卫的风评却非常好。
锦衣卫指挥使朱骥因此被封为都督同知掌锦衣卫事便是题中应有之意了。与此同时,朝中官员多有变动,礼部右侍郎李贤迁兵部右侍郎,刑部郎中吴节迁顺天府通判,大理寺丞李宽迁通政司经历;还有各部郎中、主事之间的调任,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是正常调动,但他们本人心里有没有鬼就不清楚了。
至于张璟,并没有继续升官,他毕竟太年轻了,不过也已经够可以的了,十八岁的实职指挥佥事,还真不多见。见张璟没升官,门达也是松了口气,要是让以前的下属几个月的功夫就爬到自己头上,他的面子可就真没地方搁了。
张璟现在把精力几乎都用在了操练锦衣卫士卒上,楚成和秦武仍然在顺天府缉拿奸宄。至于巡查在京衙门和百官的差事,张璟没跟着掺和,还是交给门达,让他找找存在感吧,否则自己总是抢他的风头,时间长了,怕是会心生龃龉。
没有门达的提携,张璟的发展定然不会像现在这么顺利,该让步的地方自然还是要让步的。况且这也不是什么好差事,张璟的名声本来就因为京师治安案而败坏了,若是再揽上监察百官、巡查衙门的活儿,他马上就是下一个纪纲了。
何必呢,该退步就得退步。
西山官窑的蜂窝煤并未因冬天过去,不需要取暖而销量骤减,反而因为口碑传开而销量激增,让陈谨和曹吉祥两个太监高兴的眉花眼笑,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二人对张璟的态度也越来越亲热,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财神爷不是。
申时中,张璟从校场离开,刚进城,正要回家时,就见陈谨的亲信小内侍袁兴站在城门口处,见到自己来了,连忙撒开丫子,跑上前来,“签书,您老可算回来了,我家公公有请,还请签书拨冗一见。”
张璟点点头,“小师傅时怎么来的?”
袁兴有些腼腆的笑了笑,“小人是坐马车过来的,签书知道路,小人就不给签书带路了,签书请吧。”
张璟点点头,对跟着自己的几名亲兵一挥马鞭,“走。”
蹄声隆隆,直奔陈谨的私第。随身的亲兵自有陈谨的人接待,张璟在一名内侍的陪同下,直奔正厅。来的客人不少,真可谓高朋满座,曹吉祥、门达、袁彬,还有一个富态中年,张璟倒是不认识,看打扮倒像是个勋臣。
张璟正要见礼,却被陈谨拦住,“签事哪里都好,就是这礼数太多了,”说到此处,陈谨哈哈一笑,“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张签事又何必见外?”
锦衣辅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