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笑道:“形格势异,岂能一概而论。向者七国之乱时,圣主在朝,海内承平,黎庶安乐,七国之王以‘清君侧’之名而行篡逆之事,海内弃之。今天下分崩,帝主失所,奸臣窃命,盗贼蚁聚,人民流移,衰苦甚于秦世。举凡忠臣义士,无不思有报效,上辅天子,下安黎庶——他人如此,何况宗室之人乎?刘君郎虽怀二志,阴为不臣,然宗室帝胄,岂俱如此?袁氏四世三公,家声显赫,今天下汹汹,四海扰扰,袁本初世食汉禄,不思保国安民,反阴图废立,又驱逐朝廷守牧之官,窃据大州,不臣之意昭然若揭,非篡逆而何?君之所为,吾亦有所知也:汝世居谯沛之间,世代簪缨,初举孝廉入仕,仗节敢为,忠良清直;倡举义兵,诛乱除暴,谁不敬仰!吾本以汝为定乱之臣,将为朝廷柱石,何期阿附袁绍逆党,朋比为奸,未得朝廷恩命,徒倚强力而占据兖州,狼子野心,吾已知矣!乱天下者,必本初与汝也!君又何必故做豪言,图惹人笑!”
曹操大怒,冷笑道:“滔滔雄辩,难掩君擅入吾州之事实;满嘴虚词,益显君欲图兼并之野心!是非不自口中来,忠奸自有青史书!君杀吾弟,不过私仇,君怀异志,却是国恨,吾与君必不两立于世!”
刘备笑道:“好一个忠奸自有青史书!人皆言君英雄非凡、文胆武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立。”
曹操亦道:“昔日与君洛阳见过一面,君狼狈流落,凡人耳。今日方知君真枭雄也。”
两人虽然对对方的品德相互不认可,但对对方的才略却有些惺惺相惜,暗自忌惮,视为劲敌。既然今日分不出胜负,那就来日再战。至于罢兵划界等小事,两人也不啰嗦,三言两语就决定了。划界只是个形势,一旦两方谁先腾出手来,那是肯定毫不迟疑撕毁盟约的。借口还不容易找么。
最终结果还是以当前实际占据情况而来,兖州之泰山郡、济北国都归刘备。刘备还占了东郡之临邑、东平之富成、章县。刘备这次入兖州算是没有白来,过于富庶的地方没捞到,但所占郡县均处于交通要地,极有战略价值。
无盐被夏侯渊破坏,无法驻扎,刘备将大军移至章县,再次派人去劝降黄巾。与曹操休战,并不代表不能争夺黄巾了。
黄巾巢集等人在曹刘罢兵之后,知道已无去路,犹豫良久,终于归降。黄巾四支,其中瑕丘巢集、樊县张圭投刘备;蕃县周豹、驺县黄牛投曹操。樊县地处平原,与刘备控制区太远,留在此处完全是个靶子,留兵多粮道难守,留兵少则适足为虏,不如弃之。刘备与众将计议后,放弃樊县,调张圭至刚县,并在宁阳县之东背靠龙山立下营盘。刚县、龙山营、瑕丘连成一个弯弯的弧线,将兖州东下徐州的道路切断,蛇丘、章县、富成、临邑、茌平一线又将兖州入泰山郡、济北国和平原国的通道扼住。这样一来,刘备势力对曹操势力处于有利地位。
刘备召见巢集、张圭,按其部众精锐程度予以整编,各编为三部,裁撤下来的士卒在卢县、蛇丘、巨平屯田。巢集被任命为兴业校尉,守瑕丘,张圭被任命为安民校尉,守刚县,龙山营暂由徐盛率宣义校尉部守卫。
安排好兖州桥头堡各处要地的守将后,刘备即刻提大军回程。在动身前,回望兖豫二州,之后将是曹、袁、陶大战之地,突然想起一事,忙招来武卫营屯将张镇。张镇说张邈赠送典韦有功,又多立功勋,已升为百人将。刘备道:“汝速带一队精锐前往陈留圉县,保护蔡伯喈(音皆)家族来东。”
张镇挠挠头,蔡伯喈是谁人?
刘备道:“蔡伯喈都不知是谁么?当世大儒、左中郎将蔡邕是也。其为王允所杀,家人在老家圉县。如今袁公路将入陈留,势必为祸乡里,恐伤及蔡伯喈家人。吾闻蔡伯喈有女名琰,字昭姬,博学多才,不下于其父,夫死归家。汝务须保其不受伤害。最好是劝其来青州。”史载蔡琰在丈夫卫仲道死后,回到家乡,被南匈奴左贤王刘豹所掳,在胡营生活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二子,令人扼腕悲叹。这刘豹是于扶罗之子。
汉室可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