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奏疏是件极辛苦的事,但如果有佳人相伴,倒也不觉得累。
“陛下,妾为您准备了碗银耳汤,喝一口润润喉吧”,朱亨嘉正在批阅奏疏,传来了石皇后甜甜腻腻的声音。
喝了口甜羹,心口一热,“皇后等着朕,朕还有一个时辰便批好了”。
石皇后脸一红,伸出一双如玉般的葇荑,替他按摩起了头颅和颈椎。
“皇后,左肩用点力!哎呀,右肩轻一点!”
老夫老妻了,没啥不好意思,朱亨嘉一边享受着按摩,一边居然还指挥了起来。
正在夫唱妇随、其乐融融之际,“哈哈哈”,他忽然乐了。
“陛下为何发笑?”
“定海侯孙贵上疏说,鞑子的十几万援兵到了江北。朕都登基半个月了,鞑子的援兵才到。莫非是知道朕登基,特地来给朕送礼的吗?哈哈哈!”
“陛下这面子可不小,清虏居然派了十几万人给您送礼”,见皇帝高兴,石皇后也开起了玩笑。
心情好,便不按正常套路批奏疏。
朱亨嘉在孙贵上的《请增江防疏》上批复了一首打油诗:“南京城里金鳞开,北兵十万方才来。着尔差人问清虏,可是为朕送宝财?”
所谓派个人问清虏,不过是和孙贵开玩笑。可孙贵不敢不当真,玩笑?什么玩笑?君无戏言!圣上命吾派个人问清虏,必须得派!
孙贵真就派了个倒霉蛋去江北,问清军统帅信郡王多尼:“汝等十几万兵马来江北做什么?莫非知道我大明新皇登基,赶来给新皇送大礼来的吗?”
多尼大怒,命人将这倒霉蛋打了顿板子,赶回江南。还好,多尼读过尼堪的书,知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道理,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
内阁大学士何吾驺也上疏了,请求追封杨国威等殉国的功臣。
嗯,杨国威是最早拥立朕的从龙之臣,确实应该追封!
再一细品,殉国的功臣要追封,活着的功臣是不是更要加封?何吾驺这是在提醒朕,新皇登基,应该大封功臣以安抚人心。但是他又怕朕误会他是为自己请封,所以采用了这种委婉的劝谏方式。
呵呵,原以为他是个只会写文章的书呆子,不料也有这般机变!
可是,这何吾驺此前一贯敢言直谏,怎么朕一当上皇帝,他便变得委婉了起来?看来,朕手中的权力越大,敢对孤直言相谏的大臣便越少啊!
朱亨嘉忽然心中闪过一丝悲凉,在题本上一语双关地批道:“知道了。尔在朕前多年,当知朕是直来直去的至情汉子,断不会薄待功臣。勉之!”
随即下旨,将杨国威配亨太庙。大明朝的太庙,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其中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只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才有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又下旨,给勋臣授铁券,允许世袭罔替。以前朱亨嘉封的那些公、侯、伯,都只是流爵,并非世爵。领了铁券,才能世袭,一代代往下传。
封史其文为滇国公、严天凤为闽国公、范友贤为蜀国公、严遵诰为鄂国公、李明忠为昌国公、李定囯为秦国公、孙贵为粤国公、沐天波为黔国公、金声桓为豫国公、郑彩为建国公;孙可望为平虏侯、杨怀为忠勇侯、刘文秀为伏虏侯、袁宗第为靖国侯、林察为辅明侯、王得仁为建武侯、高明贵为恩平侯、郝尚久为新泰侯、郝永忠为南安侯、李来亨为兴国侯、周鹤芝为平夷侯、周瑞为闽安侯;杨武为安南伯、陈友龙为远安伯、塔天宝为宜都伯、马进忠为武昌伯、李元胤为广昌伯、白文选为吴川伯;贺九义为宁海伯、王国玺为武靖伯、赵勇为宜兴伯、张成武为丹阳伯、耿继茂为征虏伯、孙广威为南陵伯。
另外还有一些未颁铁券的勋臣,主要是一些文臣,给文臣授勋多是一种荣誉,不世袭。
升关守箴、孙金鼎、何腾蛟、堵胤锡为文华殿大学士;何吾驺、苏观生为武英殿大学士;郑封、文安之为文渊阁大学士。
其他文武官员皆有封赏。
??
南明靖江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