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艳阳天,秋老虎,热,长沙靖王府凉殿内,一片阴凉。
凉殿不大,是乾清宫内的便殿,只能容纳三十人。宫人们从冰窖里取出几十个大冰块,顿时让殿内一片阴凉。通过控制冰块的数量,还能够调节凉殿里的温度。有了这种古代的空调,监国靖王热不着。
朱亨嘉正在听政。天太热,在奉天门听政受不了,朱亨嘉索性便在这凉殿里,召来了各位大学士和六部相关官员,小范围地听一听,了解一下自己关心的事情。
依照吏、户、礼、兵、刑、工的排序,朱亨嘉先问了一下吏部的考绩。
“顾卿、郭卿,今年的京察针对京官和外察针对外官情形如何?”
“京察”和“外察”是针对京内、京外官员的考核,洪武时规定三年一考,弘治年间改为六年。
朱亨嘉觉得让那些贪官、庸官、冗官,一干就是六年,太长了,谕令恢复太祖旧制,三年一考。
大明朝的“京察大计”是这样规定的:四品以上官员具疏自陈,交吏部考核,去留由皇帝定夺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
六年改三年是极其有必要的,以前因为时间间隔太长,京察几乎流于形式,极少有人因京察丢官。
当然,如果爆发政治斗争就不一样了。你死我活!各种访单京察前,吏部下发九卿科道官员的“问卷调查”,因为不具名,往往是告状信,甚至诬告信、揭帖类似于公开信、大字报、奏疏往往是检举信邸报类似于官方微博满天飞。甲派占据上风,则乙派官员所获考评语多为贪、不勤、不能。反之亦然。
吏部尚书顾奕禀道:“监国,此番吏部考功司京察、外察,共录得称职官员九十六名,拟予加级不合格官员九十八名,拟分别给予革职提问、革职、勒令致仕、降调”。
大明朝的京察、外察,程序十分规范,但是对考核的等级称谓,却五花八门,仅一个不合格,就有“不谨”、“年老”、“浮躁”等多种。太祖更搞笑,在对外官的大计中,竟然搞起了“殿最”上等为最,下等为殿制。令官员按考核等级入席吃饭,上等,赐坐而食中等,站立而食下等,不得食。
朱亨嘉觉得这样不行,得整规范了。
大笔一挥,不管是“京察”还是“外察”,统统从守品德、政政绩、才才能、年年龄四方面进行考核,称为“四格”。根据“四格”情况,将考核等级分成称职一等、勤职二等、供职三等、不合格末等四种。所谓“不合格”,是指不符合“四格”要求的官员。获称职者,加级不合格者罢官,甚至追责。
当然,评为“不合格”者,应注明原因。比如贪、酷、罢软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等等。…
听顾奕说完,朱亨嘉望着督查院左都御史郭之奇,道:“郭卿,督察院对京察、外察要起到监督作用。若发现舞弊、考语不公的情状,科道官要勇于弹劾主持考察的官员”。
郭之奇慨然答道:“请监国放心,此乃臣等的本职”。
“嗯”,朱亨嘉点点头。对郭之奇,他还是放心的。此人一向铁骨铮铮、刚直不阿。当年郑芝龙想找他开后门,将其子郑成功由诸生晋为廪生,被他断然拒绝,一点面子不给。
明代的考绩分文、武两个系统进行。问完文臣,再问问武将的考绩情况。
朱亨嘉微笑着问余朝相和李长祥:“余尚书、李侍郎,各级武职的考绩情状如何?”
余朝相刚由兵部左侍郎升为兵部尚书,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忙答道:“禀监国,臣和李侍郎、武选清吏司诸官员,忙了数月,终于考绩完毕。拟予七十六员武将加级,二十九人降级或革职”。
诸臣一听,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战争年代,动文臣易,动武将难。一些武将拥兵自重,视朝廷律令如无物。监国靖王真是大气魄啊!居然敢对武将动手,一次性收拾了二十九个不合格的武将。饶毅果决,不可欺也!
其实也不是朱亨嘉多么英明神武,主要是他连战连捷,自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所以有胆量对不合格的武将动手。
南明靖江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