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厚照、太皇太后等人抵达京师,已经是阳春三月,京师大雪消融,人们脱下厚重的棉衣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裁军真如火如荼进行着。趁朱厚照离开的时段,以刘健为首的朝臣找上弘治帝,再谈裁军名单的问题。
朱厚照定下的名单中囊括一半武官,有些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这时候受到裁撤,不但家中子弟前途堪忧,生活也会遇到困难。弘治帝虚心接受的朝臣们的意见,把这部分年龄大的改为“致仕”,照样享受养老金和直系亲属的武考优待。
“父皇,他们吃了一辈子士兵的空饷、白占军屯多少年。别说养老银子,三代人可以不劳而获。”朱厚照气得磨牙,“父皇免除裁军的这些人,多少人被御史弹劾过?就以为年纪大了归位弱势群体,那帮以前骂他们的御史转而为他们打抱不平?”
这是什么道理!
弘治帝轻笑:“唇亡齿寒。”朝臣还不是怕儿子将来也会这么对他们。
“唇亡齿寒啊!”朱厚照眼珠子骨碌碌直转,“父皇打算如何回复太皇太后?”
因为唇亡齿寒,不能答应太皇太后死后嫡后葬礼的请求。可太皇太后对父子两人都有养育之恩,让老人家死不瞑目非孝道也!
再者,英宗也知道太皇太后的脾气,驾崩前特意留下“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的遗诏。遗诏里可没太皇太后的事。
弘治帝抚额哀叹:“照哥儿,朕目眩的老毛病又犯了。”
朱厚照大惊:“这么怎么办!安南的事拖了两个月,不能再拖下去。孩儿必须亲自处理。”
父子两大眼瞪小眼。
最终弘治帝败下阵来,挥挥手嫌弃地赶人:“快走!”
朱厚照撒腿就跑。
两个月亮世界形容夹在娘和媳妇之间的男人是夹心板。皇帝爹夹在奶奶、嫡母、媳妇三者间,里里内内都不是人。
清官难断家务事。朱厚照宁愿吃力不讨好地开疆扩土,也不愿意纠缠在家务事之间。
朱厚照急着到兵部询问裁军情况。
刘大夏面容干瘪,脸上无肉。比朱厚照离京时瘦了至少二十斤。朱厚照去的时候,茶几上泡着咖啡,手上拿着烟斗,正在处理地方报上来的文书。
“除了五十以上的武官,皇上另外开恩四十以上的兵卒退伍。允许退伍兵卒的直系儿孙一人享有优先入伍的权利。”刘大夏顿了顿道,“皇上开恩后,裁军才得以顺利进行。”
朱厚照装做没听出来刘大夏话前话后的意思:“在这些人的儿孙档案上特别标注,命军中从严对待他们入伍前的考核。被宪兵对查到谁放水,就老老实实离开,别怪本王不给体面!”
军中取消文官、太监监军,改为宪兵整肃军纪。宪兵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宦官、文官、其他地方的武官,也还可以是宗室。
对于宗室进入军队,官员中的反对声很大。出了安化郡王造反、宁王有不臣之心的事,太子还敢让宗室进军队,百官不知道太子是心大还是在挖坑。至少监军变宪兵后,暂时还没有宗室敢毛遂自荐的。
“太子对他们是否太苛刻?”刘大夏面露不忍。
朱厚照严肃地道:“本王不敢保证军队中的蛀虫全部在名单上。但可以保证名单上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刘尚书坚定拥护军事改革,怎么到了要紧关头有了妇人之仁?军中的烂事你又不是不清楚。”
军制改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源自刘大夏递给皇帝爹的奏书。大明军队的糜烂触目惊心!刘大夏成为兵部尚书,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支持朱厚照的军制改革。
此次裁军乃军制改革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前次只是烟雾弹,去了几个恶名昭彰之人。北伐的战果让名单上的人再一次暴露。不把这些人剔除出军队,大明军队永远不可能雄起。
刘大夏抽了几口烟斗:“臣明白了。”
太子别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