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顺着刘健的视线望去,苦笑道,“辽东、哈密、北地三个新行政省的成立,增加了大量的官位。太子抽调了京中表现优异的官员稳住三地,京师难得出现官位空缺。放以前,京中出现一个空缺会有一群人找来走关系活动。现在都不想到京师当官。六部天天喊缺人,手头上事越积越多,官员们天天加班。马尚书正头疼着。”
内阁变动乃大事。京报、大明报、邸报特别加刊,用最快的速度昭告天下。等早朝投票结果传出去,京官们定会被文官、士林指着鼻子骂。骂人的人嘴皮子一张,张口闭口“风骨”。换成他们,投票结果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谢迁自己也投了弃权票。
不在漩涡中心,如何能体会到京官的无奈!
“放宽心,人手总会有的。”刘健单手扶额,闭着眼轻声道,“让文吏多搬两张书案进来。以后内阁五人办公,还得添几名中书舍人打下手。于乔认为是从监生中选拔,还是从小官中挑选?”
蔡震、朱晖一开始未必会留在文渊阁办公。他们两人没有处置奏折的能力,定然不敢冒然票拟。有多大的权利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阁臣可不好当!太子就更别提了。奏折连看都不想看,专门找一段聪读给他听。又怎么可能每日坐在此处理奏折文书!
定要多选几名能干的中书舍人打下手。刘健霸道惯了,以前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由他一锤定音。内阁来了新成员,不方便得罪,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刚愎自用。趁着人还没来,刘健先与谢迁商量。两位“老人”的决定,“新人”们不会贸然反对。
“我认为都可。首辅大人决断吧。”谢迁可不敢在此时把亲近的人安插到文渊阁。刘首辅现在是被踩了尾巴的猫,轻易招惹不得。
刘健道:“那就从户部调几位有经验的官吏。户部被太子折腾的最惨,留下的能力都不差。”
“就依首辅大人的。”谢迁从善如流。
中书舍人高承庆从外头开门进来:“首辅大人,您去外头瞧瞧。下官以为把军事沙盘安在文渊阁外不安全。”
刘健不想动,努努嘴,“于乔,你去看看吧。”
太子别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