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刘健清咳几声提醒众人:“先处理国事。”
朱厚照登上奉天殿平台,百官位列两班,鞑靼使者进献国书。
“大汗已收到太子言之恳切的求婚书,特谴我等而来商议公主和亲一事。两国联姻,双方互换国书方显郑重。”桶哈用大明官话一板一眼地道。
朱厚照脸上笑嘻嘻,心里吐槽不断。段聪写的求婚书内容空洞、词汇匮乏,毫无雕章琢句的痕迹。达延汗到底哪里看出来“言之恳切”?而且信送到亦集乃,达延汗如何收到?亦集乃到哈密少说也要500里,难道达延汗没在哈密附近猫着?
刘健为首的百官视木目旁观,没有帮衬朱厚照的意思。
朱厚照挤出和善的笑容:“这点上,是本王小瞧了达延汗。一开始以为只有本王才有渴望和平、努力发展造福百姓的大局观。原来并不是本王一人有寻找两国和平相处道路的意愿。给公主的婚书是本王的一次试探。效果斐然!不知达延汗对聘礼有何要求?”
婚姻从诞生开始就与爱情无关。尤其是朱厚照的身份!婚姻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大明,他可以同时爱很多女子,同时给她们丰厚的物质生活。当一个快乐的海王,还不会遭受舆论谴责。
大明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从制度施行至今,嫡子继承的寥寥无几。皇帝不喜欢,可以冷皇后一辈子,比如皇太后。哪怕朱厚照娶了鞑靼公主,不喜欢可以放宫里养着。在这方面,男子福利优厚。
所以,百官们别想从他脸上瞧见半点不自在。
“第一,殿下在草原建十座城,座座要比亦集乃城大。”桶哈狮子大开口。他们的想法和朱厚照一样。把聘礼要求抬得高高的,不管大明答应还是反对,鞑靼都不吃亏。
只是
朱厚照张了张嘴巴,惊愕地回道,“建城不难。别说十座,达延汗愿意,本王甚至能让鞑靼没百里拥有一座城。只是”
“城市会彻底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贵方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隐秘性。若本王没记错,元末贵方祖先决定退回草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让蒙古人回到草原恢复野性和战斗力吧?”
“贵方确定要建城吗?”
太子别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