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猛烈的咳嗽。在吏部官衙抱怨弘治帝耳根子软?不怕被人听去传给太子?太子多次容忍马尚书,只因为太子不会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一旦涉及原则问题,太子谁的情面都不给。
崇王还是太子的叔爷爷呢,太子不照样申饬崇王巧取豪夺,削夺俸禄三分之一吗?太皇太后求情都没用。
“可是秦大人和尚书大人同龄吧?”都是77岁高龄之人!
马文升哈哈大笑:“年纪大怎么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太子用人重能力,可没提过年龄。难不成还需要三边总督上战场?被太子重创过的鞑靼,已经不是当年越过大同防线横扫百里的鞑靼了。三边总督绝不能让武官占了去!”
王鏊认同。如果换成秦纮,吏部可以争一下。“下官亲自去太子面前举荐。”
“等一下,兵部不会这么快把名单报上去。刘大夏做事思虑太多,有的要思量了。”马文升笑呵呵地说,“焦芳来找过本官,言下之意想让本官在廷推的时候支持他升任工部尚书。焦芳同样出自詹事府,现在爬的比你这位詹事高。你没点想法?”
“下官从未听闻曾尚书被罢官。焦芳此举孟浪了!下官只听过太子敲打身边人,未见过太子因为亲疏关系故意抬举某人。”
王鏊想说,太子在用人方面简单粗暴,重视能力胜于一切。焦芳没有水利、屯田、交通建造方面的出色履历。太子不可能把焦芳塞到工部。
马文升轻蔑地撇了撇嘴。太子不就是因为刘大夏有意巴结,才处处抬举刘大夏的吗!按理,他从兵部尚书调任吏部尚书,兵部左侍郎张海接替兵部尚书。谁知刘大夏横插一脚!刘大夏仗着和李东阳是同乡、同年,摸清了太子性子投其所好!
“你去找太子的时候,顺便告诉太子有几位传奉官也想入市舶司。探探太子的口风。”马文升把主动申请入市舶司的几张申请表递给王鏊。
官职调动申请表,太子捣鼓出来让吏部发放到京师各官衙和地方、在籍官员人手一张、且印着吏部大印的表格。是毛遂自荐的专用文书。
马文升坚持认为,太子让弘仁殿替他配眼镜是为了方便他翻看官职调动申请表。
呵,韩文比他更见不得传奉官。看到时韩文那个不输胡御史的硬石头如何膈应太子!
太子别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