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首日,千金楼内所有包厢都已经满了,就连站脚的地儿都没了,喧嚣人声里,酒楼伙计们都在招待客人。
后头的客人仍在一楼等候,翘首以盼,听闻这千金楼背后是苏家的产业,再者也是听了这千金楼与其他酒楼的别具一格,这才赶来,亲自目睹。
只是没想到等了这么久,居然已经被预定完了。
这是什么sao操作?
赵平站在柜台上,看着客人,出面安慰,略表歉意,“今日实在是对不住了,明日得了空再来。”
后头的只能先行离场。
赵平一边致歉,一边又被店内伙计拽到了楼上,赵平看着这酒楼的生意实在是太好了,开门红,忙得有点虚脱,合计着多招一些伙计。
赵诵那边也是头疼,这么忙下去,他这个大掌柜都没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了。
不行,明日让赵平去哪里借点人来。
亥时酒楼打烊,热闹终于散场,整个酒楼内都在打扫、整理,账房那边正在盘账,清点的手都虚脱了。
今日光是铜钱就不少,至少有一箩筐了,再者账房那边也收了不少的大额会子,其中一些会子是第十七界,端平元年(1234年)印发,期限30年的,另外的则是第十八界,嘉熙四年(1240年)印发,没有期限的。
收的会子也是一大叠,面额最小的则是一贯钱。
赵诵一看这会子,头就有些大,如今朝廷筹措军费,临安府会子务大发会子,流通中的会子供给量过多,大幅贬值,价值已然下跌不少,老百姓手中的钱能买的东西也越少。
短短一个月不到,会子能兑换的铜钱现在六百文都不到了。
如此下去,必伤国本。
苏婉见赵诵眉头紧皱,便问发生了什么,赵诵便将他的担忧说给苏婉听。
苏婉也是这么认为,只是不收会子,只收铜钱,不切实际。
而且最近市面上的会子也越来越多了,似乎是朝廷那边的军费都供应到了荆州——襄阳一带,朝廷便让会子务增发了不少会子。
再者今岁冬天,江南实在是太冷了。
十二月戊子,西湖,竟然封冻了。
除外,天气寒冷还造成了粮食的歉收。
苏婉还记得,她家以前买的公田,倒是依乡下原来的惯例,自召佃户耕种,然后每年收一部分,取其中一些作为税收交给临安府,但今年,收上来的少了不少,但税收依旧是按照公田公顷数量上报,还好苏家是临安富户,产业众多,但其他人呢?
不管是佃户也好,富户也罢,皆是抱怨这寒冷天气。
除此之外,朝廷这些年因为北方蒙古时常南下,侵扰边境,所以朝廷为了筹措军费,卖断公田。
苏家也买了不少的公田,临安城外,富阳,余杭,临平,萧山等地都有一小部分。
赵诵听苏婉这么一说,倒也明白了。
苏家还算好的了,若是碰上其他地主人家,佃户收成必然还按照往年的收,这么一来,负担就全部算在了佃户身上,这些佃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耕种,倒头来老天爷一不高兴,粮食就欠收或者绝收了。
赵诵一听这公田,便想起了他的种棉花大计。
再说苏家有这么多田产,倒是可让佃户种棉花。
棉花收成之后,再让织户纺织成纱,纱线纺好后,再让织户纺织成布,染织好后,一部分当布匹,一部分做成成衣,再拿到苏家铺子卖。
只是王二狗去了这么久,人尚且未到,也不知道那棉花是否有人已经开始种了。
赵诵想着便入了迷,苏婉见赵诵没听她说话,便用手g着他。
赵诵回过头来,苏婉继续给赵诵说起另外一码事,这还是李掌柜方才禀告她的。
原来赵诵给苏家绸缎铺内的新式鞋子,此时都已经卖出去很多双了,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女眷很是喜爱,互相打听之后,便找到了制鞋的铺子。
只是苏家这边制鞋匠人不够,李掌柜便在临安城内雇了不少的制鞋匠人连夜赶工制作。
另外,苏婉也给她的好姐妹升国公主送去了一双。
打搅南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