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龄笑道:“这就不必了吧?”
崔元急道:“能过去打个招呼,也是极好的。”
张延龄见崔元如此热衷,再没反对。
但见姜牛一路小跑进到正院,却还没等靠近这一行人,就被人给拦住。
不过对方见到是宫里的执事,不知来意也不敢怠慢,由礼部尚书倪岳接见了姜牛。
双方相隔还是有些远,说什么听不清楚。
但见姜牛在倪岳面前低头哈腰说了一番话,倪岳和孔闻韶都往这边看一眼,看那架势,人家根本就不想与张延龄和崔元见面交谈,最后这一行人径直往翰林院正门而去。
姜牛灰头土脸回来,面带惭愧之色道:“两位,倪尚书说他们还有要紧事,不想多耽搁”
崔元听了好生失望。
张延龄满面释然之色道:“早就料到的事,我们并非读书人,至少不是他们所认可的读书人,文名方面也不卓著,怎会受待见?”
崔元仍旧不甘心,支吾道:“可是衍圣公未有如此生分。”
大概他觉得,连衍圣公都好声好气接见了他,虽然是靠张延龄和萧公公的面子,但也体现出他还是有一定地位的,何至于衍圣公世子和礼部尚书就如此轻慢?
张延龄没多说什么,二人将走。
姜牛提醒道:“两位爷,小的还听说,礼部的徐侍郎尚在翰苑内,是否前去一见?”
“哦?”
这次轮到张延龄感兴趣。
礼部的徐侍郎,说的不就是他的姑父徐琼?
要说徐琼,当年成化年间当翰林时,曾娶了一房小妾,正是张峦的妹妹,也就是张延龄的姑姑,后来张家通过徐琼的关系,在太子选太子妃这件事做了活动,让张皇后最终通过遴选。
徐琼的官职,在弘治初年也算是坐火箭一般提升,但在提升到礼部侍郎之后,就戛然而止。
“驸马也该知晓,这位徐侍郎跟在下有一些姻亲关系,是否要顺道拜访一番?”张延龄主动邀约。
崔元当然是求之不得。
三人一同到了翰林院的后院,正对一口井亭,据说是正统、成化初年时大学士刘定之所浚,名为“刘井”,张延龄和崔元便在此等候,让姜牛进去通禀,不多时姜牛便带着一名七十岁上下的老臣出来,看徐琼年岁,可比倪岳老成多了。
年老的给年轻的当副手,心里能平衡就怪了。
“延龄,你为何在此?”
徐琼一来,便主动跟张延龄打招呼。
因为他是张延龄的长辈,便直呼张延龄之名。
崔元赶紧上前行礼,徐琼对一个长公主驸马并没有多重视,只是点点头便当打过招呼,显然在礼部这种注重礼教的地方,当个侍郎也足以眼高于顶。
张延龄笑道:“这不是陛下让我跟崔驸马有时间多到翰苑来学习,不巧今日遇到衍圣公家的人来翰苑。”
徐琼点点头道:“此乃陛下对张氏一门的恩宠,先前他们已走出去,没过去招呼一番?”
“不受待见。”
张延龄言语直白。
徐琼笑着摇头,他自然知道张延龄是什么名声,朝中普通大臣都不愿跟张延龄走得太近,礼部尚书和衍圣公世子怎可能对张延龄另眼相看?
似乎跟张延龄认识,都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
徐琼引二人到院子西侧的柯亭内,徐琼还在为张延龄介绍这亭子的来历:“此乃前朝学士柯潜所修,翰苑里数代人,从这里走出了不少宰相。”
说到这里,徐琼颇多感慨,好像为自己年迈而未能晋升部堂或宰相而遗憾。
三人坐在柯亭内,并无人奉茶。
崔元有意坐直身子,似乎能为跟徐琼坐在一起而倍感荣光。
没办法,以他驸马的身份,能跟大明朝分管教育、文化、礼教等方面的副部长坐在翰林院说事,想不郑重都不行。
崔元还是有上进心的。
张延龄问道:“先前见到那边的堂内,似有诸位新科的进士,不是说他们在接待衍圣公世子?”
大明建昌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