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甚至怀疑,郑贵妃是不是早看穿了自己作为现代人的共情本能,笃定自己不好意思拒绝这个理论上逾矩但实际又十分合理的请求,才特意选在此时向自己开口的。
明朝外戚的政治待遇从明初开始就不能与功臣相比。
功臣在受封时,一般都由皇帝赐予具有免罪免死特权的铁券,而外戚虽可位列侯伯,但戚里恩泽封赏,则无有诰券。
而到了晚明时期,有的外戚却可以凭借皇帝的恩宠,自己向皇帝请求“诰券”。
但是皇帝即使赐予外戚诰券,也只是出于特恩,而并非常例。
离万历朝最近的一个外戚受赐诰券的例子就是明孝宗张皇后的父亲张峦。
当时张皇后正位中宫才三年,张峦就被封伯,得爵不过一年,立刻又请赐“诰券”。
明孝宗深爱张皇后,因此即使言官议论纷纷,他依然批准赐予张峦诰券,且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免本身杂犯二死子一死。
但即使张峦手握诰券,明世宗即位后,张鹤龄、张延龄兄弟依旧获罪被斩。
因此赐给外戚的诰券,从实际操作上来讲并不具备世袭性,只是在赐券皇帝在位时能对家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郑贵妃请求赐券,或许就是想以此提醒皇帝张鹤龄兄弟当年的下场。
她就是想为郑国泰保一个平安,依理来说的确不好回绝。
朱翊钧能够体谅郑贵妃的心情,但他同时却又有点儿不痛快。
倘或他同意赐给郑国泰诰券,那一定也同样要赐给永年伯一份。
而永年伯得了诰券,王皇后未必会以为是他朱翊钧心善,反而会觉得是郑贵妃懂事识大体。
朱翊钧虽然是个好人,但也不喜欢如此被郑贵妃两句话就白白地算计了一场人情去。
“这是应当的。”
朱翊钧淡淡地应了一声,
“爱妃果然聪敏,连皇后都未必能想得到这一层呢。”
郑贵妃听出了皇帝话里的不舒坦,忙又道,
“中宫娘娘素来贤德,不像妾总是恃宠而骄,天恩浩荡,皇上钦赐诰券,乃是皇上恩礼有加、乾纲独断,妾如何都不敢担得‘聪敏’二字。”
朱翊钧这回总算是见识到了郑氏兄妹二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理解了历史上的郑贵妃为何能三十年宠眷不衰,
“多余的客气话就不必说了,朕既已准赐‘诰券’,内兄现在可以来听一听如何为朕分忧了罢?”
大明王朝158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