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光也不抬头扫了对面六科廊言官一眼,继而解释道:“元辅,我真的没有放在心上,真的年纪大了,已是行将就木之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申时行确实也不知道怎么劝了。
王国光的也是事实,都已经七十有一的人了,还一再挽留不放,那是不是有点残忍不过去?
见申时行不话,王国光反过来劝道:“元辅,前吏部尚书杨博与我都是山西人,他退休时也像我这般年纪,七十多岁,退休前他悟出吃粥是福乃人生第一至理,写下了一篇《煮粥诗,很有韵味儿,我经常心中默念,不知元辅是否有意欣赏?”
“愿闻其详。”申时行正愁没话。
王国光抚了抚他那全然花白的长须,着山西腔吟道:“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两堪为六粮。有客只需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好,好,好。”申时行若有所思地道,“淡薄之中滋味长,当别有襟抱,看来杨老与王老都参透了。”
王国光看了看两廊以及御道上站满的官员,微微颔首,道:“别有襟抱可不敢当,但我的确是有感而发。我这一生虽然屡遭弹劾,可历经三朝,每朝皇帝都待我不薄,如今做到官的份上,也够了,值了,没有什么遗憾。萝卜白菜各有所,被弹劾也正常嘛。”
申时行知道再也没有用了,只好转到另一个话题:“那王老是如何看待冯公公被弹劾一事呢?”
王国光意味深长地道:“元辅,依老夫看,这事儿咱都做不了主,最后还得看太后娘娘和陛下的。”
申时行追问道:“可倘若太后娘娘和陛下让咱表态呢?”
“表什么态?即便表态有什么用?咱能决定冯公公的命运吗?”
“王老的意思是……”
“咱只管听旨。”王国光道,“倘若太后娘娘与陛下……”
王国光一句话还没完,只听得门前“啪啪啪”三声清脆的鞭响,接着传来一道尖锐的喊声:
“万岁爷驾到——”
传旨太监的嗓子,都经过了专门训练,这五个字似吼非吼,却悠扬婉转传至午门之外。
刹那间,从午门外广场到皇极门前御道两侧以及金台御幄两厢檐柱间,近千名文武官员哗啦啦地一齐跪下,刚才还是叽叽喳喳窃窃私语的场面,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太阳恰好也露出了头,皇极门门楼上覆盖的琉璃瓦,反出万道柔光。
跪着的官员也不敢抬头看,只听“笃笃笃”的脚步声走上了金台御幄,然后是万历皇帝威严的声音:
“众卿家平!”
……
。
不负大明不负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