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世民为难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啊,经典之所以昂贵,是纸张的价格本就不低,还要请人抄录,价格自然也就偏高,想把价格压下去谈何容易?”
李世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纸张价格已经不是普通人所能承受了,请人抄录经典的花费更是昂贵无比,综合以上原因,经典的价格就绝对低不了。
经典对于抄录人员的文笔功力要求可是极高的,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抄写的。
就算如此,还是不能避免抄录时错别字的发生,现代所说的异体字,有不少是抄录人员写错而被误传的。
方寻:“对此陛下无需担忧,要想把纸张的价格降低并不难,只要换一种制作工艺就行了,像微臣在百越所制的竹丝绸,里面就有包含了这道工序,微臣可以把制作技术无偿献给朝廷,再由朝廷大力推广,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唐的百姓就都可以用上低价纸了。”
制作丝绸和造纸术也有关联?李世民有点不能理解。
看出李世民的疑惑,方寻没等对方开口询问,就解释道:“竹丝绸是把竹屑变成竹浆,然后制成布匹,造纸则是把木材变成木浆,然后制作成纸张,两者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微臣的造纸术唯一不同的一点是,降低了熬制时间和提高纸张质量。”
接着,方寻把他的工艺详细的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大为震惊:“你是说,只要有了你的药物,就可以快速把木料里面的那个什么木质素快速分解,从而极大减少熬制时间,纸张也能变得更整洁更利于书写,而且纸张还能白如初雪?”
方寻点了点头,说到:“正是如此。”
李世民再问:“而且不需要匠师,随便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生产?”
方寻再次点头。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睛流露出来的震撼。
此时的造纸术,要把木料放在水塘浸泡数天,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然后大火把碎料煮烂,直到熬成纸浆。
为了让这些碎料能完全煮烂,熬制的时候还要用大块的石头压住。
待纸浆冷却后,再使用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这一步才是关键所在,负责帘纸的人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制作出厚薄适中的纸膜。
最后捞出来的纸膜叠好了并用木板压实,把里面的水分压出,晾干后才得成品。
这么辛苦制作出来的纸张,却不仅粗糙,而且还泛黄。
而方寻的工艺,只要去掉树皮砍成碎块,然后放入一个什么高压蒸汽锅里面再投入药料,几个时辰就能成浆,随后再次给药,就能洁白如雪。
最后再把木浆放入机器,就能自动帘纸成膜,如此工艺,怎么能不震撼?
盛唐:帝国的崛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