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寻:“诚然,百姓赋税确实是家中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如果他们家中碰上难处,也是不得不向民间的豪绅借钱,而民间借贷的利息最高能高出本金的一倍,最少的也高达五分,以至于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现在百姓可以向民生署借钱,利息最高才两分,而且还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减免,延期,甚至是以兵役偿还,再则,这笔利息也只产生在向民生署借贷的人身上,不像赋税需要每个人都交,又怎能说是此法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李绩:“只要天下百姓都能节俭持家,勤耕勤织,满足家庭所需是绰绰有余的,为何还要推出此法,不仅会让某些官员生出贪利谋私之心,还会让某些想不劳而获的百姓觉得就算不努力,还是可以向官府借贷,无法偿还了大不了服兵役去了,这不是催生百姓的懒惰之心吗,百姓懒惰,国家又岂能强盛?”
方寻:“只要是人,谁又会只是满足于解决温饱,若是如此,天下学子何须寒窗苦读,寻常百姓又怎会集全家之力,去学一门谋生之道,不也是为了温饱之外的欲望吗?”
“而且天灾人祸无可避免,去年的饥荒才过去多久,大人就忘了当时的景象了么,有了民生署,百姓可借钱借粮度过难关,避免当时饥殍遍野的情况再次出现,所得的利益还可修建水利灌溉良田,减少饥荒的发生,又怎能说是因为新法,而生出百姓懒惰之心,生出官员牟利之欲?”
戴胄:“但如果百姓都借贷不还,以兵役带偿,用不了几年民生署就会亏空,而常平仓又已经并入了民生署,届时要是碰上商人抬价的现象,却无平价米入市,百姓就算处于水深火热中,朝廷又能如何应对?”
方寻:“先不说所有百姓都用兵役代偿的情况极难出现,就算出现了,大唐士兵本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他们服役期间所开垦的荒地,所种植的粮草亦能补充亏空了,又怎能说是无法应对?”
……
朝议从天还没亮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天色大亮,反对的官员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每次李世民担忧方寻无法应对时,方寻都能有理有据的驳回了,让李世民对于方寻更是看重几分。
李世民:“众位爱卿,可还有谁有异议?”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程咬金、秦琼一同站出了人群,行礼道:“臣等无异议。”
事已至此,刚才反对的人也找不到理由去阻止了,只能齐声道:“臣等无异议。”
“好。”
李世民拍了一下龙椅的扶手,站起身道:“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你们三人负责民生署的人员选拔,务必在后年开春之前落实,开春后正式推行!”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臣等领旨!”
盛唐:帝国的崛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