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超小超大

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进青州园 (4-2)

陈暮抬眼望向远方:“当年齐国煮海盐以富甲天下,临淄城经商致富之人多如牛毛,比之秦楚赵燕韩魏有钱不知多少,可最后呢?”

“额......”

郭嘉想了半天,没有想到除了军队和钱以外,还有什么是衡量国家强盛的根本,于是不服气问道:“那子归兄不如说说什么才是立国之本。”

陈暮指着远处的泰山学宫说道:“少年!”

“少年?”

郭嘉与曹操对视一眼,不明就里。

陈暮骑在马上,远眺泰山方向连绵数十里的庞大学宫,淡淡地说道:“不错,正是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若一个国家的少年,都处于颠沛流离之中,那这个国家就没有未来。”

“如果一个国家的少年们都能够读书识字,都能够有个安稳成长的环境,那么这个国家每一代都会强盛不衰。因为少年们会长大,会成为栋梁之才,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基石。”

“他们长大之后,有些人会成为军人,组建起一支强军。有些人会成为商人,为国家带来财富。有些人会成为智谋之士,带领这个国家走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可一切的前提是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读书习字,让他们明白世间的道理。军人要学会打仗,商人要学会经商,官员要学会为官,就连田间耕作的农夫,也要学会如何精耕细作,才能让粮食产量提升。”

“若我们不去培养,让少年们如野草一般生长,那么将来在渴求人才时,便好像是在从蓬蒿野芜中寻求一颗粟苗般艰难。而若是我们对他们大力培育,那将来寻求人才,就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曹操跟郭嘉若有所思,仔细一想,竟觉得陈暮之言,似是至理名言般令人深省。

因为他说得没错,这世上的人才少,不就是因为知识被垄断了吗?

如果人人都能读书,在庞大的基数下,人才也会成倍的提升,到那个时候,国家岂不是很快就能昌盛起来?

看着他们二人思索的模样,陈暮也是淡然一笑。

目前青州不算新得的琅琊国和东海国,总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的大关,而6-10岁的适龄儿童在13%左右,差不多80万。

但就像后世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一样,汉代同样也有很多人不想让孩子去读书。

因为古人从四五岁起就已经算是家庭的半个劳动力,挖野草砍猪草下河摸鱼虾上树掏鸟蛋,都能为家庭带来一些粮食,提供生产力。

甚至很多愚昧的百姓认为读书无用,使得80万之中只有真正读书的孩子只有七八万不到。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错了,以往整个大汉才多少人可以读书?

而为了让这些孩子能读书,各县都开设学校,光泰山学宫毕业之后,进入学校做老师的毕业生就不下两三千人。

因为有在小学教授经验且无不良记录之人在升迁之中会择优考虑。

之前说过,青州以德治,“品德”在档案中极为重要,若是品德高尚者,入仕为官也多以优选。

所以全国各地慕名进入泰山学宫,在这里毕业之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地方的读书人就会选择去教书,一来工作保证,二来刷点“品德”,一举两得。

当然。

现在能这么做,是因为人口少,符合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才更容易推广德治。

毕竟就那么点人,稍微做点不道德的事情,很快就能传出去。

若是像后世那样十几亿人口,德治反而不方便推广,一是比较容易弄虚作假,不方便管理。二是人口基数太大,难以统一管理。

特殊时期就得用特殊政策嘛。

不过说是义务教育,实际也只是让孩子认识字而已。

青州只会负担这些儿童三到四年的义务教育,等到10岁以后,如果还想读书,就得交学费。

跟后世新时代全国义务教育上亿儿童九年免费入学比起来,肯定是没法比。

三国之谋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我在明末有套房 连载中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 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织的年代。 这是一个人命贱如蝼蚁的时代。 然而,对于全旭来说,明末却是他的天堂。 且看一个可以穿越两个时空的全旭,如何打造一个横跨现世与明末的超级帝国。 书群:617604339
287.4万字4个月前
三国袁耀传 连载中
三国袁耀传
杰克乐福
重生成了袁术之子袁耀,率先蹦出了两个问题。 其一,老爹到底拿没拿到那块破石头? 其二,吕布到底有没有把女儿嫁过来?
135.4万字4个月前
重生之改革在嘉靖年间 连载中
重生之改革在嘉靖年间
香菜狂
重生在嘉靖幼时玩伴身上,随着嘉靖入主皇宫,凭着嘉靖的信任与感情,自己的前世经验,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16.3万字4个月前
将明 连载中
将明
知白
他总是很谦卑,只两人行亦有我师。他总是很勤奋,劈柴担水也是修行。他总是很礼让,在你死还是我死做选择,自然是你死。他来的那一年,大隋刚满二十岁生日,那个可敬可恶的老巫婆,给了他一个哭笑不得的身份。黑盔..
55.8万字4个月前
计将 连载中
计将
佛老
常言道:夫计者多为权者。小者可计人,大者可计天下国。以计天下国者,须有善天下人之心。故上古君王尧舜与九臣计而得天下,而四臣计而失天下。 古华派弟子华子清下山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见证了一个帝国的冉冉再生……
30.8万字4个月前
明末之巨宼逆袭 连载中
明末之巨宼逆袭
小河有水
清顺治八年,东虏已占中原大半壁江山,孙可望在云贵欲图收复湖广,郑成功也在闽浙高举明旗。 然而,在夔东的深山老林里,还有一支少为人知的部队在坚持抗清,他们就是以李来亨等人为主的夔东十三家义军! 清廷所称的“巨寇小李贼”,百姓口中的“小闯王”李来亨,在夔东抗清长达二十年之久! 当南明军和义军都先后降清或被剿灭后,只有他仍在用生命守护中原最后一方汉土! 他穿越到了李来亨身上,面对的却是内忧外患:忠贞营
29.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