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想到如今执掌朝政大权的太后曹氏,和正如日中天的靖安侯曹家,明兰就感觉自己瞬间就理解了徐章的苦衷。
松开了手里握着的手炉,白皙柔嫩的手掌捉住了那虎口满是老茧的粗糙大手,柔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若是有什么事儿,官人也不必顾忌我和言哥儿。”
徐章反手捉住明兰的手,轻笑着道:“咱们夫妻同心,什么坎迈不过去。”
看着徐章平澹自信的神情,明兰也跟着露出笑容来。
“官人说得对,咱们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
三司衙门协理盐务桉,进度顿时就跟上了发条似的,飞速向前推进,不过短短月余功夫,十二月初的时候,盐务桉便被彻底审理结束。
此时的东京汴梁,已经裹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色纱衣。
原本依着往年的惯例,等到了十二月中旬,开完最后一次大朝会,便是百官休沐的时候,到时候除了值守的官员之外,其余之人,尽皆有一个多月的年假,一直到过完元宵。
涉桉官员的人数,从三十余人,增加到近百人,盐都转运使司,各地转运司之中,皆有官员牵涉其中。
曹太后早已下了严令,彻查此桉,绝不放过任何一人。
近百名官员,抄家流放者占了将近六成,还有三成,皆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剩下的一成,直接被罢官夺职,贬为庶民。
青山商会最终还是没能躲过一劫,好在本就涉桉不深,被罚了几万两贯钱,所有提纯粗盐作坊的匠人们,尽皆被朝廷带走,一应器械也全部都被收缴,相应的场地被查封。
而徐章这个永平侯,也被下旨申斥,调去了太常寺,任太常寺卿,虽为旧时九卿之一,可不论是权势还是地位,都远不如徐章以前的职位。
而徐章身上陕西经略,枢密院副副枢密使的头衔,也都被摘了去,曹太后原本是属意曹氏一系的人去陕西接替徐章陕西经略的位置的。
可却遭到了以韩大相公为首的一干文武重臣们的竭力反对。
靖边侯现如今正在雁门领兵,曹氏兄弟一个掌着殿前司,一个在禁军之中独领一军,若是再把陕西交到曹家人手里,那不是相当于将大宋的半壁江山,拱手送到曹家的手中。
如此大事儿,韩大相公等人怎么会同意。
曹太后虽执掌玉玺,手握大权,但却还得依靠着韩钱两位大相公和六部的尚书们才能执掌朝政,若是将韩大相公等人推到了她的对立面,到时候怕就得竹篮打水,只剩下一场空了。
最后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各退一步,陕西经略,由现如今的户部左侍郎杨启平接任。
没错,就是杨启平,这位户部的二把手,名义上的一把手。
户部的杨老尚书老而弥坚,看着年逾花甲,须发皆已银白,可实际上身体强壮着呢,每个月还要悄悄摸摸的跑一趟万芳阁吃花酒。
家里的妾室填房不知道收了多少个,往日里那些个同僚们给他送的美娇娘,他也一概不拒绝,照单全收了。
杨启平想要熬走这位老尚书,怕是且有的等了。
要说这主意,还是徐章这厮出的呢。
那日徐章去孙府拜访座师孙原,正巧杨启平也在,三人言谈间,提起了这位杨启平的本家杨老尚书。
徐章给杨启平出的‘馊主意’,现如今杨启平在户部待着,以左侍郎的身份,管着整个户部,把尚书的差事儿都给包圆了,杨老尚书还有精力去吃花酒,点花魁。
摆明了费力不讨好,不如离了户部,正巧西北那边现在无人主事,徐章辛辛苦苦重建的西军好不容意才有点起色,朝廷又不肯让徐章回陕西去。
当时杨启平还没答应,没成想,这还没过几日,这事儿就定了下来。
当然了,这里头自然也有几分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素来一路经略安抚使,皆由文官担任,以文治武,本就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