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和臧霸一样,同属泰山贼,不过他和臧霸不同的是,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老赖,其人几度背叛曹操,让曹老板不断的接纳他,然后再反叛,再接纳,比演绎中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还要来的让人瞠目结舌。
曹操一辈子最大的耐心,估计都是给了昌豨了。可问题昌豨的良心让狗吃了。
曹操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如今,昌豨又再度发挥了他本性的特点,直接向刘琦投降了。
如今面对中原如此的形势,昌豨毫无疑问的再度当起了二五仔,直接一纸降表递送到了刘琦的龙桉前。
昌豨的投降,在曹军之中的影响极大,而且昌豨在巢湖的势力不他的投降,犹如在曹氏的腹地增加了一堵墙,挡住了袁绍和曹操向东的联系,将曹军在中原仅存的战略空间给封死了。
另一方面,从西凉赶到中原的西凉军,开始大批量的加入了战局。
西域都护贾诩坐镇到了黄忠的大营,与黄忠和荀攸,徐庶,满宠等人会和,并提出了分化之计策,直接瓦解袁绍的势力。
在贾诩看来,袁绍早在尸乡一战,就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元气,根本没有能力与刘琦再度保持势均力敌的势态,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乌桓与南匈奴的支持。
鲜卑方面也是蠢蠢欲动,虽然袁绍也派人与鲜卑沟通了,但鲜卑方面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因为鲜卑与大汉朝一直处于极端的对立,故而对于汉朝任何一个势力的邀请,他们很自然都都会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利用。
当然了,汉朝方面也确实是在利用他们。
贾诩使出了他的老招数,派使者去见鲜卑和南匈奴首领,或是拉拢或是打压,或许诺利益或是威胁,总之针对不同的对手,就采取不同的离间手段。
最终,鲜卑在朝廷的威胁下与利诱之下,决定放弃联合袁绍,坐观成败,毕竟这事本身就跟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至于南匈奴方面,刚刚上任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本来就因为支援袁绍这件事而遭到了各部首领的质疑,而这一次贾诩另辟稀径,不直接派人与呼厨泉所领导南匈奴王庭联系,而是去拜访了正在上党附近流浪的栾提于夫罗。
于夫罗是呼厨泉的兄长,按道理来说,他才是南匈奴王庭这一代的顺位继承人,不过可惜的是,于夫罗没赶上好时候。
他年轻时遭到了部落的内乱,颠沛流离只能离开南匈奴王庭来到中土投效孝灵皇帝,后来又归顺袁绍,不过于夫罗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主,在袁绍麾下效力的时候,又因为绑架了上党的张杨而遭到了麹义的追杀,最终被袁绍派兵打的大败,在并州流离。
本来是一个落魄的王子,如今却被贾诩盯上了。
贾诩用他的身份做文章,答应帮助他夺回南匈奴单于的位置,不过需要他向大汉朝效忠。
于夫罗梦寐以求都想重新攻回王庭,只是他在外面流浪多年,既没有实力有没有人望,如何能够达成?
如今得到了贾诩的联系,于夫罗自然是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刻用全家的性命,并用十八辈诅咒赌咒起誓效忠大汉。
当然,于夫罗本身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他的效忠在贾诩的眼中根本不值一哂,不过于夫罗的身份确实可以有大用。
若是在南匈奴王庭没有战事,内部却相对安定的时节,即使用了于夫罗,也未必能够在南匈奴王庭搅出什么风浪。
但现在的情况对朝廷很是有利,因为吕布已经屡次三番的击败南匈奴王庭,令栾提呼厨泉的威望大大减弱,各部首领对他都非常不瞒。
而这个时候,雒阳朝廷承认了于夫罗的单于地位,那自然就可以动摇南匈奴的内部,然后再通过于夫罗想办法拉拢一批南匈奴首领,让他们内讧自攻,如此匈奴就没有办法干扰大汉的内战。
贾诩这些年在凉州,面对西域诸国,干的基本就是这样的事,所以说这种搞分裂对他来说,完全就是手到擒来。
他为什么这么厉害?没别的,唯手熟尔。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