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超小超大

第二百六十八章 朕看你们很轻松(第四更) (2-2)

庄子如今特指,就那一个地方。

“去问了一下如何蒙学教娃娃,庄子的人很有办法,边玩边学,稍候朕说与你等听,家中若有孩童不愿学者,可试试。”

李隆基承认去了,但只说另一件事情。

姚崇看李隆基,用眼睛说话:陛下你别骗我,你过去会不顺口问一下族学、官学之争的事情?

李隆基平静地看回去:朕现在问你们有没有办法。

姚崇:明白了,你都问好了是吧?那你何必为难我等。

“陛下,臣以为,当大力赏赐擢升地方官学教学有力之官员。”

姚崇说出来已经有的方法,只不过是要加强一下。

张说跟着说:“臣以为,当派巡查人员到各地察看,凡不合乎者,当严惩。”

他也说了一个已经有的事情,纯属废话。

“不许贡生挤占生徒名额。”卢怀慎说了跟没说一样。

魏知古深吸口气,说道:“臣以为,当放宽名额限制。”

说完他低头看鞋面,很认真的那种。

李隆基目光依旧平静,谁说话的时候便看向谁。

等四个人一人一句说完,李隆基缓缓点头:“诸卿能想到此些,已是不错了。”

四个人却知道,根本不是什么夸奖,陛下似乎在说:我知道你们就这能耐,没指望你们拿出好主意。

“陛下,太中大夫可是有另计?”姚崇带着一丝希望问,他希望李易同样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加课本,加一些有用的课本,教给官学的生员,拉近和族学的差距。”李隆基轻飘飘地说道。

四个人第三次互相看,点点头。

“陛下太中大夫的法子确实还可,只是……书,谁来编?”姚崇问出关键问题。

“朕来编书。”李隆基说。

“陛下你有时间?”张说问。

“不然朕指望谁?满朝文武皆不可,自然是朕来了。”李隆基的话还是那么轻飘飘。

“臣有罪。”姚崇赶紧认错。

“臣等有罪。”另外三个人跟着说。

“那就商议一下,看看写什么书,怎么写,谁来写。过几天朕这里有一本书,三十六计,先给你们讲个第一计,瞒天过海……”

李隆基开始讲,他自己又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叫故事生动一些。

姚崇四人听得如痴如醉、目瞪口呆。

一计讲完,张说急忙道:“第二计。”

“想新书吧。”李隆基才不给第二计呢,一共就两个,他要留一手。

带着系统来大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明末匪事 连载中
明末匪事
舟者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走投无路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西北地区尤为突出。
118.9万字4个月前
文唐 连载中
文唐
步兵长
现实中的历史老师,网络上的键盘侠,魂穿初唐农家子。 此时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李世民还不是后来的太宗皇帝。 主角机缘巧合与长孙无垢结为姐弟,然而只有十岁的他纵使有再多的想法也只能选择蛰伏。 蛰伏期间他重操旧业,在初唐修建了一所学塾打发无聊的生活。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为学生编写的教材震惊了整个文学界; 他的随堂笔记掀起了文化风暴; 他无聊之下创立的学塾也成为新文化的圣地。 而他本人……
241.9万字4个月前
大唐:从被贬崖州开始逆袭 连载中
大唐:从被贬崖州开始逆袭
龙牙魅影
穿越成为大唐皇子李泰,因向李世民告密太子谋反的消息而被太子一脉设计贬往崖州。 但对于拥有天神圣书的李泰来说,这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两年后,李承乾果然造反。 而此时拥有天神圣书的李泰则是通过天神圣书之内的预言以及圣书内的天神宝库不停的在崖州发展,培养军队,建造城市,发展科技,农业… 直到后来,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战争不断扩大, 此前一直修养生息的李泰的实力也终于得到曝光! 举世皆惊…
8.1万字4个月前
贞观皇储李承乾 连载中
贞观皇储李承乾
陈叔挚
高冥是一名现役军官,一场意外,来到了大唐贞观元年, 附身在八岁的李承乾身上,他没有金手指,没有超能力, 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也改变的大唐原有的轨迹。
211.8万字4个月前
宦海弄潮 连载中
宦海弄潮
柳生如梦
一起枕边人与结拜弟兄精心炮制的车祸 一次绝望中做出的无奈抉择 一个好人的消亡 一代枭雄的崛起 跨越千年,从矜贫救厄的慈善家,到不择手段的陈亲王,命运的洗礼,亦是攀登的阶梯 波诡云谲的宦海,处尊居显的权臣,笑里藏刀的皇亲,算无遗策的谋士 人生在世,如处荆棘,不做天上鹰,便为笼中雀 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宁可万骨枯,终成一将功
60.2万字4个月前
我家通古代:开局让宋仁宗破防 连载中
我家通古代:开局让宋仁宗破防
梅菜不蒸
“汝竟敢口出谋逆之言,诋毁先皇,不怕死罪吗!”一个年轻人恼怒的指着李放大喊。 正看着宋真宗“辉煌”封禅历史的李放有些懵了。 好不容易送走那位疑似宋仁宗赵祯的青年后,李放发现事情好像有些不对。 自家好像突然联通了好几个朝代? 看着对面那位美娇娘,李放惊奇的问道:“你说你叫任红昌?” 指着一个昂然锐意的少年,李放又问道:“你是大魏天子,你叫曹髦?” 再然后,明朝的徐妙锦,唐朝的李治,陆续来到了李放家
71.3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