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占山为贼如此多年,一直未被官府遣兵来讨。
听罢,郑璞心里,不由对张慕生出些兴趣来。
而张清继续分辨道,“郑郎,我等都是穷苦人家,不等于才沦为贼寇。所以族兄嘱咐我们,不可劫掠穷苦百姓。仅是对往来的商贾,以及看似富庶的旅人,塞道勒索马匹和钱资。”
穷苦黔首,你们也劫掠不出什么来.........
暗道一句,郑璞轻轻颔首。
又沉吟了片刻,便轻声谓之,“你既不曾伤及无辜,且沦为贼寇亦是无奈,不如今后随我身边当个扈从吧。也好让你幼子及长后,莫变作贼寇。”
“小人...小人.......”
好不容易止住涕泪的张清,再度哽咽不已。
喃喃了好几声,都说不出完整的话语来,便再次拜倒于地,频频叩首做谢。
而早就收了刀兵、一直静静倾听的其余贼寇,闻言亦然拜倒于地,异口同声,“请郑郎怜悯我等,收为扈从。”
见状,郑璞亦不奇怪。
唉.......
以孝悌治天下、尊仁德为世理的时代,若不是世道多艰、被生活所迫,孰人愿沦为贼寇而让门楣蒙羞及子女被牵连?
且他如今身为丞相府的僚佐,他们这些贼寇能成为扈从,亦意味着贼名可去掉了。
只不过,他可不敢收了这些人。
非是担忧此些人,贼性不改而辱了什邡郑家声誉。
乃是《蜀科》严厉!
尤其针对巴蜀豪族大户侵吞田亩、藏匿隐户徒附的律法,堪称严苛。
收一个郑清为扈从,别人不会置喙一二。
若是突然收了十余户为佃户,恐被好事者进言诋毁。
他可不想因小失大,因十余人而被丞相诸葛亮认定为,一心谋私利之人。进而,影响了未来的升迁及器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谨慎些,总是好的。
不过,既然这些贼寇,慕什邡郑家声誉来投,哪怕不收下也应该指条明路。
以免寒了他们改过自新之心。
“尔等都起来吧。”
心中思定的郑璞,起身伸手虚扶,“既然皆不愿再为寇,自请为扈从,我断无不受之理。不过,不瞒诸位壮士,我如今职为玄武军将主,家中资财皆用来补填亲兵之用矣。亦无力承担安置诸位家人的生计。”
言至此,郑璞又抬手,制止了众人引失望而爆发的哄然之声。
“我言尚未叙完,且莫作鼓噪。”
待众人安静下来,郑璞再度出声,“我虽无力承担诸位的生计,然而朝廷却是可以。如若诸位信我,我可代为向朝廷请示,免去诸位为寇之罪,并以汉中郡肥沃之地,画足以让诸位家中得温饱之田以授之!尔等意下如何?”
话落,众人却是鸦雀无声,惊疑而面面相觑。
倒是旁边已然止住情绪的张清,代为周旋出言,“郑郎,他们非是不信郑郎之言,乃是不敢信朝廷。”
呃~~~~
了然矣。
此些人,或多或寡是受了不平之事,方沦为贼寇的。
对朝廷不敢抱有太大希望,亦是情有可原。
当即,郑璞慨然作态,掷地有声,“我以什邡郑家门楣作誓,若朝廷不授田于尔等,我郑家之田亩,任由尔等耕之!我郑家之资财,任由尔等分之!”
亦让众人皆愕然。
旋即,皆拜倒于地,口出“愿信”以及“郑郎仁义”之言,声如三伏之雷。
亦郑璞不由心中失笑。
他自认,从来都不以圣人自居,更不会行圣人之举。
之所以如此言之凿凿,乃是如今的汉中郡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莫说十余户的安置,上万户的画地授田,都绰绰有余。
且为国添户,乃是丞相诸葛亮喜闻乐见的。
既然如此,他为众人作誓言,又何有忧之?
随后,便是郑璞叙出自身,即将赶赴凭吊秦宓,让众人归去收拾细软后,再扶老携幼去寻他。
蜀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