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执弟子之礼,拜见宋忠,之后又与宋忠身旁褒衣大袖,白须垂于胸前的綦毋闿见礼。
綦毋闿字广明,耆德故老也,学贯五经,名亚于宋忠。
当初刘表立学校,以“五经章句烦琐,远离本质”为由,命宋忠、綦毋闿对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删繁就简,编成五经章句,谓之后定,作为荆州官学教材,极大提高了学子学习的效率。
自今文经学成为官学,数百年来可谓繁荣到了极点,以至于一经之注解,动辄百万言,造成学者白头而不能通一艺的困境。
世祖光武曾入太学读书,深知其弊病,曾让精通严氏春秋的钟兴“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以授皇太子”。汉明帝亦“自制五家要说章句”。
帝师桓荣、名臣张奂等也都对经书进行过大幅删减,然而始终不成体系,直到刘表命宋忠、綦毋闿编纂五经章句后定。
且五经章句后定并不局限于今文经学,如五经章句后定收录的周易章句,所依据的就是古文经费氏易。
这是本朝以来,古文经学首次成为官学教材,刘表此举,堪称开创先河之举。宋忠、綦毋闿也凭借着五经章句后定,确立了一代儒宗的地位。
綦毋闿虽是儒宗长者,面对刘景却也不敢托大,含笑还礼。
宋忠身侧还立有一人,此人年约五旬,身量一般,容貌丑陋,却别有一番儒雅气质。
经过诸葛亮介绍,刘景方知此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说实话,刘景心里吃惊不司马徽乃中国名士,谁能想到,其人容貌竟是如此不堪。
据说司马徽之前在鱼梁洲隐居时,刘琮闻其名,前往拜望,当时司马徽正在园中亲自耕锄,刘琮左右见其容貌鄙陋,衣着简朴,以为其是司马家的下人,问道:“司马君可在家?”司马徽回道:“我是也。”
结果惹得刘琮左右大骂:“死庸!将军诸郎欲求见司马君,你这园奴,也敢妄称司马君?”
司马徽是位“好好先生”,并无一般名士的清高自傲,被骂也不生气,旋即返回家中,刈头著帻,来见刘琮。刘琮自知看走眼了,行大礼向司马徽谢罪。
刘景与司马徽素无交集,前身在襄阳求学期间,司马徽尚在鱼梁洲隐居,但诸葛亮、庞统、向朗等人都曾受学于司马徽,且又有私谊,因此显得分外热络。
刘景对司马徽也颇为上心,言语间十分亲近,他和宋忠、綦毋闿不同,绝非单纯的“教书匠”,其为人清雅,有知人之鉴,被沔南名士庞德公誉为“水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诸葛亮曾说过,司马徽并非无心仕途,只是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所以才在面见刘表时,故意藏拙,甘愿被当做小书生,安心躲在官学内教书育人。
历史上曹操南下荆州,意欲重用司马徽,可惜司马徽其时已身染重病,不久之后便去世了,只留下了几则寓言故事及“水镜”之名,若非诸葛亮,恐怕其人早就淹没在历史的浪涛中。
刘景心中对招揽司马徽并没有多少把握,准备先让诸葛亮、庞统私下探一探对方的口风。
接下来刘景又见了几位官学师、掾,及诸曹大吏,而后当众道:“自董卓乱国至今,十余年来,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衰败,儒道尤甚。刘荆州虽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然于国家丧乱之际、礼教凌迟之时,修文学、立庠序,国学之兴,自其始也。”
刘景肯定了刘表兴学的功绩。刘表入主荆州十余载,期间为政宽和,广树恩德,深得人心,刘景作为最终的胜利者,动动嘴皮子,对失败者说上几句好话,既能显示自己的气度,又能借此收获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刘景一席话,如预期般获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随后邀老师宋忠共乘一舆,进入学城。
天下学城皆模仿太学而建,荆州官学亦不例外,由师掾吏舍、学子横巷、内外讲台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外讲台乃是荆州官学的标志性建筑,长十丈,阔三丈,宏大宽广,甚为壮观,可同时容纳数百千人听讲。
举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