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刘景在马周的陪同下,来到昔日龚氏的冶访所在。当初选择这里的原因,一是龚氏冶访规模最大,二是附近就有一座露天铁矿,深不过四五丈,方便获取原料。
经过马周的有效整合,而今冶访各式炼炉、熔炉、锻炉一应俱全,每日皆可生产大量农战之具。
刘景对汉代冶铁颇感兴趣,当即不顾炙热,近距离观察两座炼炉,只见里面火焰跳跃,铁水四溅。
这两座炼炉皆是用能耐高温的砖石砌成,高度约八尺左右,上口围圆约四尺左右,上下部分均较窄,炉腹则较鼓,通过炉前,向内添加薪柴和铁矿石,从而炼造生铁。
这样炼造一炉,大概需要两个时辰,生铁才会从铁口汩汩流出。
刘景观看冶铁之余,不时询问身旁的马周。
马周从小在自家铁肆中长大,虽然不喜欢打铁,但长期耳濡目染下,也算是半个内行人,对于刘景的问题,他基本都能应对自如。
刘景前世对冶铁一窍不通,只知道可以用煤炭代替木炭薪柴作为燃料,能够极大提高铁的产量。不过用煤作燃料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烧煤会影响生铁的质量。
参观完冶铁,马周带着刘景穿过冶坊,走进后方的连排屋宇。
刘景进门后,发现一群人正在埋首穿针引线,缝制铠甲。众人看到马周到来,纷纷放下手中活计,离席下拜。
马周刚要为众人介绍刘景,被他用眼神制止,马周便不再多嘴,引着他直入后室。
刘景才入内,目光就被一具明亮照人、威武不凡的鱼鳞铠甲吸引住了视线。
襦者,短衣也,袍者,长服也,如果说仅能护住上半身的铠甲称为襦铠,那这具铠甲甲裙一直没过膝盖,直至小腿,足以称为袍铠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全身铠。
这具铠甲看上去分量可不轻,刘景不禁扭头问马周道:“此铠甲用了多少甲片,重量是多少?”
马周想也不想回道:“此铠甲一共用了一千八百五十七枚甲片,重量超过一百斤,达到了一百零八斤。”
刘景听得暗暗咋舌,汉斤比现代斤轻许多,可一百零八汉斤也差不多有二十多公斤重了。
刘景又问道:“制作这么一具铠甲,用时多久?”
马周回道:“三十皮铁匠,差不多四五日才能做出一套。”
“需要这么久吗?”刘景听得直皱眉,也就是说,三十名皮铁匠,一年才能制作出七十到九十具这种铠甲?
哪怕将皮铁匠人数再扩充十倍,每年也难以超过一千之数。问题是,三百皮铁匠,怕是荆南唯一设有铁官的耒阳,也拿不出来吧?
刘景心里不禁一凉,又问道:“此铠甲造价如何?”
马周回答道:“此铠甲所费共计一万六千钱。”
一名市中普通佣工,一个月可赚一千钱,这样一具铠甲,他需要不吃不喝干十六个月,才能买起。
这个价格,贵得惊人,不过刘景对这个数字却并没有太过惊讶,它值这个价钱,尤其是在乱世之中。
马周忍不住说道:“刘君,这样一具铠甲的用料,足够做出两具襦铠,还绰绰有余。”
刘景综合考虑了一下,认为马周说得有道理,他现在的兵力已经不少了,蔡升、刘修别部司马营超过千人,褚方靁县兵八百,马周以钟水、平阳二乡授田的编户齐民组建的营兵超过八百,刘祝、王彊船队棹夫、棹卒近千人,总人数三千余人。
然而装备的铠甲,不过二百余,只有十几比一的比例。此时实在没必要一味追求铠甲的“质”,而是要先将“量”提上去。
想到这里,刘景颔首道:“子谨,你说得有道理,之前是我将事情想简单了。”
马周道:“此铠甚是精良,只是短时间难以大量装备,不过若是褚子平身披这具铠甲,用以冲锋陷阵,谁能当之?”
刘景听得连连点头,说道:“那就暂时只做几具出来,到时候你们一人一具。”
举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