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超小超大

42 鲍信烛下劝离洛 (3-2)

“卿如有意,我明日可面见本初,为卿求一近京大郡。”

荀贞现为左中郎将,左中郎将是朝官,不是州郡官,荀贞如想离开京都,就只能挂印绶而去,换言之,一旦离开了洛阳,荀贞就无官职在身了,虽然还是颍阴侯,可手中却不再有任何的权力,这样一来,所谓“为袁绍强援”,所谓“震慑董卓”,都将成为“水中之月”,不可能会实现,所以,曹操说:你如果同意,我可以请求袁绍为你谋取一个近京大郡的太守之职。

至若为何一定要是“近京大郡”,不必多说,自然是为了“一旦有变,方便应召入京”。

曹操这句话可算是说到荀贞的心窝里了。

荀贞与陪坐堂下的戏志才对视了一眼,戏志才微微颔首。

荀贞没有推辞,回答曹操说道:“那便拜托孟德兄了!”

送走了曹操、鲍信,掩上门户,红烛光中,荀贞背着手在室内绕行,喟叹连连。

戏志才说道:“君侯可是为离京而叹?”

“志才!我所以无诏而带兵入京,所为者,正是董卓!我本以为以我部曲四千,加上京都驻军,或能说动司隶起兵逐董,却实在没有想到……,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戏志才身份低,在袁绍屋中时,他没有发言的机会,但却趁机细细观察了一遍当时的屋中诸人,这会儿听了荀贞之叹,他说道:“司隶虽公族子弟,名满天下,固姿容弘雅,风度晏然,然以我观之,论临机决断,却似不如曹、鲍二君,……不过话说回来,司隶却也有他的考量。”

“噢?以卿之见,司隶有何考量?”

“大将军被害、中官被除,现今朝中当权者,是司隶的从父袁太傅。汝南袁氏,累世公族,宗族、姻亲、门生、故旧遍及朝中和天下,一呼百应,袁太傅今又独录尚书事,董卓虽强,在洛阳毕竟是无根之木,或许在司隶看来,其人最多是一时之患,而非为国家大害。”

荀贞因知董卓之害,故此只顾想着说动袁绍逐董,却是没有细想过袁绍的心态,此时听了戏志才的分析,霍然醒悟,心道:“还真有可能如志才所说,袁本初没准儿真是有这个想法,对董卓、对将要出现的朝局还存有侥幸心理。”

灵帝崩后,早前的朝局是:何太后临朝,何进、袁隗共录尚书事。朝权分别在何太后、何进、袁隗和宦官们的手中。现如今,何进死了,赵忠、张让、段珪等宦官的头领们也全都被除掉了,没了何进和宦官,何太后亦等同是被架空了,也即是说,朝权已经完全落入以袁隗为首的士人集团手中了,董卓虽然在这个时候突然蹿了出来,可如论根基,他却是完全不能和袁隗、袁绍等比的,在不知道董卓后来一系列“胆大包天”的举动之前,袁绍难免对朝局还抱有一些幻想。

毕竟说到底,即使是荀贞,如果不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即便他看出了董卓是个祸害,可大概却也是万万料想不到董卓后来居然敢做出那么多“大逆不道”、“丧心病狂”的事来的。

不说荀贞,鲍信、曹操、戏志才等“有识之士”其实也是如此,毕竟本朝还从没有过武人擅权的前例,而且董卓虽然兵强,可陈列在京畿周边的诸路兵马亦非弱者,如扶风的皇甫嵩,他麾下三万皆为精兵,这么个背景下,谁能猜想得到董卓竟然会有那么大的胆量和野心,后来竟然会做出那么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来?而事实上,即便是在董卓擅权洛阳后,如果皇甫嵩听了盖勋的建议,与盖勋联兵向洛阳,那么在西有袁绍等诸侯联兵的情况下,东西夹击,董卓虽强,却亦难免会早早地就败亡掉了。

只能说,董卓后来之乱洛阳是在集合了各种的“巧合因素”之后,最终才形成出现的,拿句后世的话说:是历史的偶然,不过从整体上分析,却也是历史的必然。

只是,身在局中,难免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能够拨开重重迷雾,卓有远见地看出“历史之必然”的人少之又少,设想一下,如是袁绍能看出董卓后来居然敢擅权朝中,他又岂会犹豫不决,不同意荀贞、鲍信的进言?

三国之最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连载中
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不早八的方糖
历时七十年,今日已是世纪之交。 沪市,黄金大剧院门口。 所有的记者都围绕在诺贝尔文学奖蝉联获得者、近代文学活化石、民族之光、现代科技引路人、民族慈善家包国维的身旁。 长枪短炮几乎将他身边塞满。 “包国维先生,您对于文坛如今流行的‘包派’怀旧文学有何感想?” “据说您曾经操纵过美利坚的大选,是不是事实呢?” “近来有无数个国家表示,受到您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华夏传统文化的热潮,对此您是否能够谈
0.4万字5个月前
举汉 连载中
举汉
反听
兴平二年,长安大乱,天子东归,君臣车驾连遭兵祸,又逢饥乏,百官宫人死者不计其数,尸积满道。是时,李傕、郭汜兴乱关中,袁绍、公孙鏖战燕代,曹操、吕布喋血河南,刘备、袁术争衡淮泗,孙策、刘繇列峙江东,海内鼎沸,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大汉名存实亡。 这一年,荆州长沙少年刘景死而复生。虽为汉室宗子,祖辈亦曾官拜三公,位极人臣,不过时至今日家世已然衰落。且父早死、兄新丧,只留下继母、幼弟妹,寡嫂、孤兄子
122.6万字4个月前
大叛贼 连载中
大叛贼
夜深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震动九州,满清应声而倒,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不对!等等!这是康熙朝?老天你玩我是吧?
367.0万字4个月前
何寄锦书来 连载中
何寄锦书来
叁涂
梁朝末年,金兵南侵,天下纷乱,庶民流离失所,大梁国中权派纷争,忠臣陷于囹圄,江山沦陷国家将傾之际。 本在济州府摆弄金石玩物的膏粱子弟,无奈卷入家族权利斗争的旋涡......
88.8万字4个月前
燕云二十八骑 连载中
燕云二十八骑
红尘羁旅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征虏大将军唐风,因指挥不当,致使燕州大败,全军覆没,擢削其官职封爵,贬为庶民,戍守边关,永世不得录用。钦此!” 自此边关多了一位独眼老人,每日前往后山伐木立碑,没过几年后山就变成了一座陵园。 后来,胡虏再次大举南侵,边关守将弃逃,胡人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边关万里疆土一片血红! 在一片恸哭声中,百姓呐声齐喊:“燕云二十八骑何在?” 刹那间,后山陵园里响起了金戈铁马之声!老人面前
36.0万字4个月前
贞观小财神 连载中
贞观小财神
洗澡的兔子
贞观十一年,大唐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海内清平。太宗李世民的日子却并不好过,爱子李治,表面乖巧,实则一肚子坏心眼。小小看井人沈安,偶然间成为了李治的救命恩人,开启了自己赚小钱钱,发大财的美好生活。 李世民:沈安,你不能经商! 沈安:陛下,我不是经商,我是传授知识!
172.5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