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玄铠骑兵答应一声后,半推半就的便把董进往城门里,街道上的医营诊断点带。
那里有二姐嚓花儿,亲自坐诊,一共配备了十名大夫,三百多学徒。
经过嚓花儿初步诊断,治疗的流民,便会被罗愣娃带走,分派到各个帐篷村。
仅靠两口大锅,装不了多少粥,分派不了几个人。
这两口大锅,主要是为了做做样子,起到个保温作用,真正熬粥的,都在沃野城中的厨帐里。
粟米粥在厨帐中做好后,装到一个个木桶里,再由马车,拉至在北门派发。
如此一来,既节约了北门外的场地,还能保证不间断的派粥,可谓是一举两得。
沃野北门外一共有两个帐篷村,除了这两个帐篷村外,其余的帐篷村,各有五百警备营的士卒驻扎,由崔田统一进行管理。
“将军!嚓医师派人来报,准备的药不够了。”
接收流民这么大的事,任平不亲自坐镇哪里放心的下?
他在北门也就待了不过半个时辰,手下士卒,便来向他禀告,医药问题了。
任平听到这个问题,头疼得很。
“有什么药,用什么药,尽量处理,其他的我自有打算。”
“诺!”
任平不是不知道,医药对于流民的重要性。
这些投奔沃野的流民,缺吃少喝,衣装褴褛的走了十几天,很多人连双草鞋都没有,无论老少,几乎是个个带伤。
关键是他知道重要性,暂时也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武帝一朝,就没消停过,几乎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
东南西北的四方蛮夷,被汉武帝揍了一个遍。
频繁用兵,就导致军队需要大量医药。
此时的大汉,可没有种植药材那一说法,药铺里的药材,都是在大山里采摘的。
在崇山峻岭之间,靠人力采摘,一日才能弄到多少药材?
全国各地的药材,除了盛产药材的地方百姓自留外,再分给各个列候,权贵,豪绅大户,王公贵族,皇上,太子等等之后,剩下的仅是都供应给出征的军队还不够,更别说其他各地的普通百姓了。
吃不上药的普通百姓,只能是小病靠抗,大病靠等。
不过他们对此,却也是无所谓。
整个大汉天下,十处有九处的百姓饿肚子,剩下一处直接饿死了。
大家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吃药了。
怎么都是死,病死和饿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什么差别。
药的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朔方全境,医师大夫数量少的问题,任平现在短时间内,更是解决不了。
现在大汉的医师,只要有些手艺,不管在哪里,混个一家三口温饱,却是没啥问题。
他们在关内,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没有啥危险负担。
就算任平开高价,谁也不愿意,撇家舍业的到边塞之地,来挣这个钱。
大军之中的医师,大夫,都是发徭役召集过来的。
人家是有汉武帝旨意的,任平有个屁?
他现在手头上的十个医师,大夫,包括嚓花儿在内,先前不是奴隶,就是给人吃错了药,出了人命,吃了官司,分配到此,没有一个是此前有清白身份,自愿来朔方,治病救人的。
大汉羽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