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吴郡郡守叫许浩,都尉叫朱康,听说都是宦官家的平庸之辈,张易也记不得历史上有这两人。
城外不远就是震泽,据说震泽深处有很多股水贼,他们能守好城池,不被水贼进城肆虐,就算守土有方。
城池管理很严格,到了晚上,主要街道会进行宵禁,白天路口也有士兵值守。因为穿着成年人的新衣服,穿在身上很不搭,张易已经把新衣服裁短了,过街口时,还特意跟着成年人一起走,才没被他们注意。
不过,城里不是久留之地,短头发就是硬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代没人会剪短发,幸亏是虎头帽,不过虎头帽很显眼,上面的刺绣也很特别,一旦被失主发现,麻烦就大了。
在城里严格的保甲制度下,来历不明的人都会被当成震泽水贼的探子。想堂堂正正活在阳光下,只能去震泽中寻找机会。
张易用馒头引诱,带着几个小孩子,一起爬上西城墙,根据城外几座山的特殊形状,确定这里就是后世的姑苏。
两千年没让狮子山有多大变化,城外的广阔水泽却和后世完全两样。
根据太平,灵岩,狮子山方位定位,张易也就清楚知道后世自己家的位置,因为祂就藏在烟波浩渺的震泽里,这个时候应该是土人或者水贼占据吧。
既然吴郡管不了城外,那么震泽里的马迹岛上,就不会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岛上土人窝里多个孩子,长大后再出山,以后谁能查出不妥?
上城墙时,站岗的士兵没理他们,等孩子在城墙上打闹开了,巡逻的队长就冲过来管了,老远就开嗓怒骂:“小兔崽子,快滚下去,这么高城墙,掉下去还得老子去捡。”
张易混在孩子中,也不惹事,和那些孩子一样,惊叫着从城墙上,蹦跳着跑下去。不理其他孩子冲着城墙上做鬼脸,张易很快就从街道跑远了。
只要准备充分,离开城墙并不难,当晚,张易就用买来的细麻绳,穿在墙洞里,双股溜下城墙,再把绳子抽掉,没留一点痕迹就离开城市。从这个位置出城,是看中狮子山脚下那片竹林了。
城北不远就是狮子山,夏季涨水时,狮子山就变成深入湖面的半岛。
这个时候震泽湖面要比后世要大很多,但再怎么变迁,湖中的岛屿方位不会变,张易无法雇佣到船只,只能自己做一个竹筏,趁夜划回马迹岛上。
这个世界里,民众地位悬殊,不是弄到几个钱,就能随心所欲的,没有户口,什么都做不了。
出仕就更难了,汉代是举孝廉,不仅要有大人物举荐,还会有人到家乡查验风评,真要没有跟脚,一点机会都没有。
汉朝沿袭秦朝制度,升阶级最快的办法是军功,三国不少名将生年不详,只有死去的年代,就是因为他们出身贫贱,本来没有户口,是靠军功才出人头地的,凭张易的身手,走这条路最稳妥。
竹林里白天不是没有人,不过都是在甲长带领下,来竹林里挖冬笋的。
一个孩子,在城里乱跑,是没人注意的,如果在城外竹林里乱窜,就显得不寻常,张易不想惹麻烦,只能躲着他们。
竹林深处,有的是毛竹,锋利的匕首可砍可削,只要拉到湖边,做出竹筏就可以送自己回家。
张易后世的家,后山就有竹林,从小就学会用竹子做竹椅竹床这些生活用品,能渡湖面的竹筏更加简单。两天的努力,他就搭出一个长梯形双层竹筏,为了省力,上层筏面还连着一个竹凳子,可以坐在上面摇两根竹浆,再备一根长篙,就万事齐备。
竹筏准备停当,等天色刚暗下来,张易就推筏下湖离开。竹篙就卡在筏后拖在水里,既能做舵稳住方向,又能让竹筏前端稍稍翘起,关键时还能迅速抽出来撑船。
竹筏很怪异,是张易临时设计的,可以说连后世都没人见过,做这么复杂,实在是因为现在是冬季,有下层竹筒的浮力,上层竹筒就能浮空,行进间水花不会冒上来,也就不会沾湿布靴。
竹筏在两侧支架上安装的交叉双桨,是学自北方小船,摇起来虽然比竹篙慢,却非常省力,双手还不用沾水。
试练东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