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就驻守到了距离抚顺关不远处的界藩城,这里可以同时阻止贺世贤东出和李献忠南下,可以说是赫图阿拉北面的门户。
此外几个月前被李献站捣毁的古勒寨,此时也已经重修完毕,杜度的镶白旗也已经进驻此地作为第二道防线。
李献忠第一次主动攻入建州境内,原本还担心会遭到八旗的强烈反击,本次他集中了七八千人马。
辽东铁骑,突击营以及平虏卫的主力尽数被抽调了出来,甚至还有两千助战的叶赫骑兵。
却没想到守了一个寂寞。
孔有得说道:“根据情报司的消息,建州的骑兵此刻正在南线的宽甸堡附近集结,恐怕要爆发一场大战了。”
建州这种利用小股部队引诱明军增兵的战术,也就袁应泰这种半吊子水平的家伙会上当。
不过目前他在南线也有好几万人马,其中不乏有白杆兵同戚家军这样的精锐部队,建州想要一口吃掉他还是有难度的。
他们这样对峙也好,自己正好可以在红透山附近修建防御体系。
原本只是想在红透山修建一座山城,以此作为据点占领这块地盘。
不过一座小型城池是无法完全保证铜矿安全运输的。
所以李献忠决定先修筑一座关城,再次基础上利用山势再修建一道边墙,将这个铜矿强行从建州的地盘上隔离出来。
尽管平虏堡已经动员所有人员日夜不停的身生产水泥,要把边墙全部修完,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也是做不到的。
不过他答应万历的只是修完关城,并开始采挖铜矿。
两个月的时间已经绰绰有余了。
此时已经拿下了铜矿,李献忠自然是上书万历拨银拨人。
辽东巡抚的报告也递了上去,红透山地区确实已经发现了铜矿,而且正在明军的掌控之中。
熊廷弼遭到了万历的一顿训斥,很快辽东巡抚阎鸣泰就拨发了白银4万两,以及征调了万余民夫开始筑城。
李献忠自然是不会傻到等朝廷的银子和民夫到位才开始修建,他已经提前利用水泥铺设好了一条道路,这样运送物资的效率就就夸快了许多。
另外筑城也不可能全用水泥,一些混着水泥用的石块,已经城池的地基早就已经挖好了。
才不过七八天的样子,一座城池的轮廓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努尔哈赤没想到明军会在这里筑城,原本他还准备出兵阻止,不过7月正值雨季,时不时就会给你下场大雨。
这种天气是无法筑城的,加上明军的哨骑非常多,他们也就没太关心红透山的情况。
此时朝堂的争论却没有停止,铜虽然是叶赫献给万历的,可是修城筑路的银子却是辽东巡抚衙门出的,户部强烈要求分一杯羹。
不过此时李献忠的奏章又上来了,他提议直接从将铜直接从辽河走水路运到耀州的出海口,然后在那里走海运到天津卫。
这样比陆路运铜的效率高出许多,也可以节省不少运输成本,当然前提是要新建一座港口。
然后辽东巡抚阎鸣泰也发来奏报,说是耀州附近的营口镇附近适合修建港口。
但是问题来了,修建港口的银子又要辽东巡抚衙门来出。
这户部就不干了,为了运个铜,辽东又是筑城,又是修路,还要建港口,但最终一点利润都分不到。
尽管万历属于铁公鸡一毛不拔的类型,不过这回他也明白一点好处不给是不行了。
最终他们达成妥协,红透山铜矿出铜的收益,1成用于矿场的运营及炼铜作坊的修建,1成归属辽东巡抚衙门,2成归属户部,6成纳入万历个人的内帑。
辽东巡抚衙门再度拨银5万两用于营口码头的扩建。
朝廷派出运船及水师负责辽河的内何运输,及到天津的海运。
此时原来不起眼的耀州变成了香饽饽,只要港口一旦建成,辽东就多了一个对外贸易的窗口。
虽然从万历十五年开始朝廷就禁止民间商人下海通商,可大明走私贸易从来没有停止过。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