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朱小菘很是郁闷,他穿越过来都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底了,他虽然知道这段历史,却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这个时候正是李自成被多铎和阿济格的两路大军打败,已经将要退出西北地区了。
等过了年,马上清兵就要南下了。
朱由崧当皇帝最大的败笔是放弃应天城,连太后和朝臣都不通知就直接连夜跑路了。
现在他朱小崧来了,绝对不会犯这个错误,最不济也得组织军民来个应天保卫战。
要知道这应天府的普通百姓还是有很多人爱国的。
而且应天府的城防工事修建得超级坚固,据说二战时小日子投的航弹都炸不坏明朝修建的城墙。
对,不能慌,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好好谋划一下。
自己知晓南明的这段历史进程,得从中找到可以改变的可能。
他要把朝中那些有骨气的忠臣义士弄得多多的,将那些没骨气的奸臣败类弄得少少的。
朱小崧拿来笔,把明末历史中他熟知的事件和名人全部写下来。
但是写着写着,朱小菘感觉自己浑身都凉嗖嗖的。
他在纸上写的一堆名字中,一边是忠臣,一边是奸臣。
但现在应天府城中,朝堂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的文臣武勋,除了刑部尚书解学龙,侍郎高倬等寥寥数人,其他绝大多数居然全都靠不住。
留在南明朝廷堂文臣武勋大多都是一帮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主。
等清军来了发现自己没力气斗了,就马上跪下来换个老板继续当官继续嗨。
朱小菘放下笔杆子,心中再次无声吐槽。
朱小菘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办法。
像刘宗周、陈子龙、章正宸等有进取心的忠臣义士,应该尽快将他们召回来,这些人不一定忠于自己,但是最起码是爱国的。
还有将来打应天府保卫战,也必须得有一个军事能力卓著,且对大明忠心的将领。
南明弘光朝有没有忠心的名将和猛将?
其实是有的。
孝陵卫指挥使梅春就是个猛将,清兵进入应天府,梅春组织孝陵卫意图夺回应天城,但因兵力太少,最后只剩十八人。
孝陵卫指挥使梅春带领仅剩的十八名士兵和清军拼杀,力斩350名清军。
至于名将,离应天府不远就有一个,他就是江阴县的典史阎应元。
要是把战绩作为参考,阎应元的军事才能,在南明绝对能排进前五,甚至是前三。
阎应元不是什么朝廷大员,只是一个离休的典史,相当于现在退休的县公安局长,在明朝只是一个连品级都没有的小官吏。
只是给阎应元的表演舞台太小和时间太少了。
但就是如此,阎应元依然用那小小的舞台,和那有限的资源,在短短的八十一天绽放出耀眼的军事光华。
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时,遭到了汉族人民抵死反抗。
阎应元和陈明遇带领江阴县人民抗清,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小小的江阴县城和清军战斗八十一天,城门失守后又和清军打巷战,全县军民至死不降,杀死清兵七八万。
最后阎应元还留下壮烈绝命诗:“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守城,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田成!”
朱小崧叫来贴身太监。
“陛下,您有何吩咐?”
一个长得珠圆玉润的男人,抱着佛尘,迈着小碎步出来,跪在朱小菘面前。
这个太监叫田成,从小就是朱由崧的贴身太监。
朱小菘看着眼这个白白胖胖的贴身太监,感觉心中腻歪,很是郁闷,吩咐道,
“传诏!让江阴县典史陈明遇和前任典史阎应元来京面圣。”
“陛下,你何事要找两个小小的典史?”
田成没有立即起身去传旨,而是一脑门子问号。
“怎么!朕要召见谁,还要你这狗才恩准!”
南明:重生朱由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