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没有十足的把握,敢保证织造局的官员就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想到提高产能所带来的利润。他们本质是官,不是商人。为陛下谋财的同时,考虑更多的肯定是不犯错。这是官员的屁股决定的事情,改变不了。
所以他给苏杭准备了一套更有吸引力的方案,就是扬州主动降价送货,只要织造局肯把局里做剩下的布料,通通卖给扬州处理就行。
这样里外一算,苏杭两地的织造局可以说赢两次,既低价拿了原料,让利润空间增加。又捎带手卖了坊内的残余布料,还能把给扬州的钱收回来,可谓白赚。陈恒相信,他们肯定会同意这个办法。
对扬州来说,看起来好像拿上好的原料,出去换别人的次品布匹十分吃亏。可秋浦街如今的定位,又不是瞄着高门大户,自然不需要把东西弄得尽善尽美。
与其在这个领域,跟具有先发优势的苏杭死磕。不如拿织造局选材时的剩品、次品,做些小家小户、平民百姓踮踮脚就能买得起的衣物。
陈恒看中的就是绫罗绸缎跟粗布麻衣之间的空白,只要眼光放低一个档次,秋浦街这些女工的手艺,就完全能派上用场。可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剩下的就是积累好技术优势,同时靠着织造局的庞大采购量,进一步扩大扬州的桑林种植面积,完成产能跟技术的双重突破。
至于以后招商的手段,陈恒也有三份备案。只是这些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等扬州的秋浦街闯出名声,其他事情都好办的很。
这套方案的设计,陈恒就是把握住两个重点。避苏杭两地的锋芒,发挥扬州地利、人力的优势。只要把这两个因素运用好,秋浦街是完全可以打好翻身仗。
林如海听的不住点头,陈恒这份老道的眼光和思路,确实非常人所有。他想了想又道:“咱们这样贱卖布匹,是否会对苏杭两地的桑民有影响?”
就跟谷贱伤民一样,有一方拿出更低的价格,说不影响又怎么可能。陈恒当即点头,不过他也解释道:“短期来看肯定是有的,我们只能把握好度,确保我们卖出去的布料,刚好能买下织造局所有的布料即可,给当地的桑农腾出空间。”
这世间从来没有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好的方法。要是有,那一定纸上谈兵的空谈。陈恒继续给林如海吃定心丸,“只要熬过中期,等秋浦街的生意起来,说不好就是我们跟织造局的人,抢苏杭两地桑农的东西了。”
这也是一处隐忧,但现在就开始担心,未免有些因噎废食。别看朝廷订的国策一套一套,说开了也是走一步看两步。真要一上来说什么功在千秋的事务,也就只有那些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才有这种可能。
林如海显然没想到还会有这一天,当下惊疑犹豫道:“还能有这一天?!”
陈恒想了想,从书桌上拿过纸笔,将江南各省画了个轮廓,一一指着它们道:“这是江苏,这是浙江、福建、两广,旁边还有江、徽两地。再算上咱们上面的山东。伯父觉得,这些地方会有多少人?”
这份跳出一州一府的商业逻辑,只听的林如海也是震动不已。他微微喝过一口茶,压了压心中的念头,最后才平和中带着几分时代弄潮儿的激动道:“恒儿,就按你的意思办。”
“好。”见成功将伯父说服,陈恒也是放松下心情。两人都是默契一笑,眼眸中隐隐露出期待。
借着这份空隙,林如海在心中仔细回味一遍陈恒的方案,这上面最打动他的地方,是恒儿从头到尾的设计,都没有给府衙本就紧张的财政继续添压力。
只这一条,林如海就有了尝试的理由。毕竟不做出改变,真要等秋浦街自己慢慢有起色,他自己还是不是扬州知府都未可知。
“伱准备找哪家入局帮你?”
林如海关心的问上一句,方案是个好方案,剩下就看用的人对不对了。这是林如海的长处,他怕陈恒识不得城中大户的门路。上错了门,拜错了庙,引了些麻烦的人家进来。
红楼读书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