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里仓库,乃是旧仓,这一次索性都清了出来,把账都平了,以前的繁琐就自然无了,”老杨公解释道,“其余的都是按照关将军的命令,太守亲自过问新建的,就是为了北伐的大事,吾等如何敢短缺?”
“三郎若是不信,可以亲自检查一番。”
糜信哪里有这样的功夫,他摆摆手,“既如此,倒也不必吾去查了,只是汝还要告诉大人,军械的事情如今只是自己人查到,还未让关将军知晓,若是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其必然震怒,到时候两下又有争执,于大事无益。”
老杨公拱手谢过糜信,“多谢三郎帮衬遮掩,请三郎放心,接下去一定预备妥当,”他指了指岸上的文书档案卷宗等物,“已经在预备制作厚的衣裳,等过些日子就发到北边军中去。”
“冬衣已经在做了?”糜信错愕道,“今日才是九月,冬衣做了,难不成军中之意,还要在北边过冬?”
“此非是老朽得知也,”老杨公说道,“荆州军行文而来,吾奉命行事罢了。”
糜信转身离开,老杨公愁眉苦脸,不一会,招手让一个文书过来,窃窃私语了一番,这才又坐下来议事,他翻看着那些军械仓库和粮草仓库的账本,不由得叹气出声。
荆州刺史治中从事府。
今日潘濬依然在处置公文,边写字的同时,听着底下的书吏在汇报工作,今年大雨,各处泛滥成灾,不少堤坝都被冲垮,不仅是人流离失所好些,今年的收成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不仅要协调各郡将应该拿上来的粮食进行统筹分配,更要将地方上的建设和军队的作战进行一个有效的调配,确保达到一个均衡。
书吏的汇报里透出消息很不乐观,大军在外作战多日,所耗费的其他物资不说,就单纯以粮食论,就比起往日的要多上了一倍,大军不作战的时候,每日一餐麦饭一餐粥,而到了外出作战的时候,这样的摄入肯定是不够的,饿着肚子将士们恐怕会造反。
于是改成了一日二餐正经的米饭或者麦饭,另外还要再加一顿粥,这样的话,等于就是翻了一倍的粮食支出,往日能够支撑半年的粮食,现在也只能是维持三个月多一点点罢了。
而湘水之西的诸郡,现在开发的程度各不一样,除却南郡和湘水之西的长沙郡部分地方外,其余的郡县,比如零陵武陵等地,除却大城附近等外的地方,那是没什么税粮可收的,但饶是这样,潘濬还要想着从这些郡县调一些钱粮来,要用在北伐之事上。
潘濬其人雍容雅量,不苛责下属,故此属下们汇报工作,也能说一些另外的话,“军中多次行文来催促粮草,可是如今就这样的数量,岂能都应付了前线去?”边上的主簿,出身义阳韩氏的韩本,汇报完之后,未等潘濬指示就直接抱怨了起来,“荆州军民都不用吃喝了吗?”
“治中,吾以为,还是要行文到荆州军去,告诉关将军,不可如此大张旗鼓,如今已有胜仗,无需再北伐了,再打下去,恐怕无以为继了!”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