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可是累了?若是要吃些东西,不如叫厨下做了来?”赵襄看着有些遗世独立风骨的李承,心下一动,“默写这些东西,并不急在一时。”
李承摇摇头,“不饿也不累,吾也知道时间紧凑,耽误不得,只是看到了先父的名字,也在这里头,”他转身回到了室内,拍了拍自己案前的一叠纸,“抄录下来,一时间心有所思,倒是默写不下去了。”
“李君之先父,旧年因为瘟疫去世,是吗?”
“是,那时候江陵到处大疫,先父一直在当守门吏,每日把守,免不了和外人接触,自然难以幸免,这都过去好些日子了,”李承抱膝回想过去,“原本都有些记不得他什么样子,今日一抄卷宗,倒是想起了他的模样。”
李鸿,一个普通人,有些懦弱,又很有担当的男子,在守门吏的位置上,说是两袖清风是假的,但他绝没有都自己独吞,而是尽量地和所有人来分润灰色收入。
他对于自己儿子的未来也设想的很周到,不成器就种田,有点出息就报效玄德公,对于崔夫人更是尊敬有加,“汝母本是世家子弟,如今流落南边,下嫁于汝父,可谓是李家三生有幸也,汝等一定要孝敬母亲。”
李承沉思了一会,又问赵襄,“赵将军,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赵襄沉默了一会,方慢慢说道,“若是论起来吾家大人,李君,的确吾说不上来什么。”
“为何?”
“在外面他是将军,可在家中,他的身份还是将军,鲜少有当父亲的时候,”赵襄淡淡说道,“吾有两位兄弟,大人军务繁忙,就算是偶尔回来,也只是训练两位兄弟练武,教吾一些剑术,其余的,倒是甚少有什么教导。”
赵襄倒是从诸葛亮那里得了一些父亲方式的关爱,她天生聪颖,又时常和阿斗公子一起玩耍,那时候诸葛亮常住于荆州,教导阿斗公子,赵襄是伴读,往往还是赵襄先懂了学问,再来教导阿斗公子,诸葛亮十分喜欢赵襄,时常拿着赵襄和自己妻子黄氏作为一样的人物来比较,“女郎若是身为男儿身,必然建功立业,功勋不在吾之下也!”
那时候的赵襄还颇为不服,“女子自然也可成就功业,大汉不是有女子之爵吗?”
“那也非是立功之爵,而是妇德之爵,”诸葛亮的回答现在都还在赵襄的耳畔回响,他的声音很是温和,丝毫不见当年挥斥方酋的激越,“女郎,可惜了。”
所以赵襄和李承坦言,赵云在家中对她关注甚少,虽然衣食无缺,但其余的方面,赵云的印象有些让人模糊。
这倒是也可以理解,赵襄行二,素来一家子的孩子中,老大自然不必说,顶门立户,老小备受宠爱,就只有第二个这些中间孩子不太引人注意,更何况赵襄身为女子,幼年时候陪她最多的,就是沈嬷嬷了。
长大之后,赵襄凭借聪慧和从诸葛亮处学来的学识,才让赵云另眼相看,对于自己的这位二女儿有了一些期待和厚望,还教了一些剑术,但是已经长大的赵襄,却是没有办法和父亲亲近起来了。
再过几年,赵云又是马上随着刘备入蜀,这一去又是好些年,兄弟二人或是在汉中随军,或是在蜀中阿斗公子前伴读,赵府又剩下了她一个人,和父亲的联络,就只剩下鸿雁传书了。
或许赵襄和赵云的相处模式才是这个时代之中最常见的状态,不过李承却是不喜欢这种,“家里还是要温馨一些,若是也如外头那样虚伪不真实,说真的并无什么趣味。”
“的确如此,”赵襄点点头,“故此吾时常来李君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李君家有意思。”
“很温暖?”
“温暖,是,就是如此,”赵襄笑道,“就是这个意思。”
“女郎可以把吾家当做自己的家,不必拘礼。”李承说道。
这话说出来了,李承才觉得不太对劲,只是不好再解释什么,讪笑道,“女郎不要嫌弃就行。”
两人相视一笑,说了什么似乎又没有多说什么。
今日李承借着去太守府的机会,把守门的官吏情况都摸了出来,如果李承没记错的话,江陵城是不战而降,这些守门吏,估摸着有人通敌了,先把这些人查清楚。
重铸三国:逆风局才有意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