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北京后,多尔衮认为统一中原只是时间问题,大清即将由一个地方政权成为全国性政权,汉族百姓也是我大清的臣民,处理他们的事情,就是在“料理家事”。
因此,多尔衮先后向礼部、户部发出指令:查找京城内的特困家庭包括沿街乞讨人员,政府发放救济;穷困潦倒、谋生无计之人可以直接向户部提出申请,要求补助。
但是这时京城内穷苦无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大顺军坐享京城一个月,把这里的粮草几乎都吃光了,剩余的一点粮食都是官府粮仓里的“积年陈腐之米”,糠土参半,吃下去就腹痛难受。一时米价飞涨,“公私积储荡然无存,粮草俱乏,人马饥绥”。
在这紧要关头,多尔衮的八旗军没有像大顺军那样,威逼官绅,四处抢粮,而是将辽东积存的百余万石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到北京,并向友好邻邦朝鲜借米万石。
应该说多尔衮这鞋措施不错,但一道“剃发令”毁掉所有,全国很多地方有都骚动起来。
这道法令在汉族官民心中引起强烈的反感。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孔圣人的教诲,也是古代中国人的普遍观念。汉族人上千年的风俗都是束发,他们平时不剪发,而是精心梳理成发髻,戴上冠帽。
清廷的剃发衣服改变了这一习俗,闹得人心惶惶政权不稳。而建议清王朝强行推行剃发易服的孙之獬也没有好下场。
不久后,孙之獬被清廷赶回到了老家。清王朝虽然是真的将孙之獬革职后撵滚蛋了,但是他本人却十分要面子,自然不会对人说自己是被清王朝废弃不用了,而是大张旗鼓的,给人以他衣锦还乡的感觉。
家乡的人表面上对他还算客气,心里却早就恨死了这个数典忘祖的汉奸。岂不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孙之獬首倡的剃发易服,却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传统观念完全背道而驰。
为了不被剃发,多少人起来,用自己的献血和生命进行义无反顾的反抗啊!又有多少人看着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起来反抗满清的民族压迫前仆后继、死而后已!还有多少人为这剃发咬牙切齿,怀怒未发、敢怒不敢言。
而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与这个衣锦还乡的汉奸孙之獬有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汉人此时的遭遇,不正是拜其所赐吗?
可是,现在,大家的怒火还不能喷发,只有强忍着,因为孙之獬背后有满清主子在撑腰。
火山,终有爆发的一天。
当地人反抗满清民族压迫的谢迁率领起义军队杀到了淄川城下。在城中抗清民众的支持下,次日凌晨,起义军攻入了城,擒获了孙之獬。
起义军和当地民众早就对孙之獬恨之入骨,现在终于找到了报仇雪恨的机会。于是乎,大家把孙之獬绑住,用锥子往他身上狠刺,刺出了孔,就拔掉头发往里面“种”。你不是让剃发吗?我们不但不给你剃发,还给你种发!这对孙之獬真是绝妙的讽刺!
最后,大家懒得弄那么多的头发给他种,就从屠户那里拿来些猪毛当头发给他继续“种”!
据说,有人讽刺道:“给孙之獬种猪毛竟是糟蹋猪毛了,因为他猪狗不如!”
孙之獬深知自己早已犯了众怒,求饶也没用,必死无疑,也就铁了心了,对大家破口大骂。
大家本来就对他憋忍了一肚子的怒火,岂容他再骂?于是,就找来缝衣针,拿来线绳,将他的嘴给缝上了。之后,大家一起动手,将孙之獬给千刀万剐——凌迟处死了。
众人还不解恨,又将孙之獬留在城里的孙子、曾孙全部杀死,让他断子绝孙!
至此,首倡剃发易服、害死无数同胞的汉奸孙之獬算是彻底走完了他罪恶的人生路,从历史上被抹去了身影,但是他的名字还是“垂”在了青史上,不过,是钉在了耻辱柱上。
……
我没被费珍娥杀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